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展现地域特色让中国故事更生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美霖  2021年02月03日15:37

近年来,随着《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乡村爱情》《闯关东》《情满四合院》《白鹿原》等电视剧的相继热播,“地域流派”说法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业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可。在日前于厦门举行的首届电视制片大会暨第三届影视基地峰会上,“地域特色电视剧的守正与创新”也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与会专家分别就地域特色电视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自身有何创作特点、如何创新地域特色电视剧发展等展开交流。

传递城市精神

近年来,上海影视剧发展逐渐壮大,其“海派”风格跟上海的城市精神息息相关。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鱼洁表示,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现代化、国际性、包容性是上海最显著的特色。“上海电视剧需要传递出上海的城市精神,讲平凡人的故事,从小人物切入,讲述能够代表这个城市奋斗者的故事,表达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鱼洁坦言,影视地位要和城市气质相吻合,扎根于生活、热土当中,会发现有太多好素材。“我们特别希望跟全国优秀的伙伴合作,把上海故事讲好,把中国故事讲好。”

除了海派电视剧,这两年发展势头良好的还有京味电视剧。后者是指以北京的市井人物为主人公,反映北京人时代风貌的电视剧。曾写出了《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等京味电视剧的编剧王之理强调,创作时需要“写最接地气的小人物、大情怀”。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代影视人的共同目标。可是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好?如何让中国故事在海外市场落地生根?台湾地区知名导演、摄影师陈昆晖表示,这需要把握住民族性格上的共性特征。在影视文化作品中,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需要沉下来,去看,去感受,才可以看到每一个地方的发展,它的人文,它所代表的精神。这也是我创作的一个基本方向。”

编剧钱林森表示,剧本创作需要坚持初心,坚守使命。“创作过程中,每天看史料,渐渐感觉人物一个一个鲜活起来,扑面而来。”

钱林森认为,守正就是要守住文化底线、价值底线、审美底线、社会责任底线。在作品创作中,类型化和真实需要有机融合,符合历史和影视共同的规律。

持之以恒挖掘

立足福建,哪些文化产品和新思路能够让福建的影视创作再上新台阶?福建电影制片厂总经理、《山哈闹海》项目总负责人张卫表示,传播力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片子给谁看?是给特定的观众看还是给普通的老百姓看?”这往往是创作前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以《山哈闹海》的创作思路为例,张卫表示,一部作品想要在近百部脱贫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它的核心竞争力,要避免同质化竞争。张卫坦言,福建是影视题材的富矿,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侨乡文化、船政文化、闽台文化等,均需要持之以恒的挖掘和开拓。

“客家文化在精神特质和历史故事上均具有特殊性。”导演阎清秀认为,需要用现代的视野看过去的历史。客家迁徙的历史实际上传达的是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客家精神、客家文化。

以《白鹿原》为例,北京太阳亿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制片人、发行人高金玺分享了关于陕派电视剧创作的特点。高金玺坦言,《白鹿原》聚焦红色文化、关东文化、西北文化,对陕西文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陕派电视剧以历史革命为题材,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反映当代中国取得的成就和变化,聚焦广大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此外,陕派电视剧具有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趋势的风格。”

谈及京味电视剧中哪些“魂”是不可替代的时,王之理表示,地域文化由人物细节、生活细节构成,而每个人物的细节汇集成长河,就是一个国家命运走向的折射。文艺创作一直在关注和反复探索的方式即以小搏大,凡是成功的作品,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做得非常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