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格非: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 ——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湖北电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菁  2019年04月20日14:08

4月18日,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走进湖北电力

适值草木蔓发、春意盎然的时节,4月1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第23期走进湖北电力。清华大学教授、作家格非为来自湖北电力系统的350余位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带来题为“文学的个人经验与他者”的讲座。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坤斗致辞。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周新风主持活动。

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写作者该如何处理好个人经验?话语对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文学经验和他者又是怎样的关系?格非从“个人经验、话语、他者”三方面出发,引经据典诸多中外文学典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写作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格非

现代社会,个体经验正在遭遇贬值

随着社会日趋发达,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在随波逐流中度过,自己的观点时刻被社会媒体引导,个体保有个人经验变得异常艰难。格非认为,个体经验的“同质化”和“碎片化”是贬值的两大原因。

“最初,住在北京崇文门附近的小孩考取了清华大学,他要从家里去学校念书,父母都会流眼泪,因为太远。现在如果不堵车的话,从东城到清华也就二十分钟。当年叶圣陶和俞平伯两个人约着要去看朱自清的遗孀,他们住在东城一带,要去海淀,提前几天就要商量行动的路线,中午在哪吃饭,到黄昏抵达,雇了一辆驴车。今天由于空间的变化,由于交通信息的便利,都抹平了。” 格非认为,时间概念的改变使得过去的经验和现在完全不同。过去的时间慢,人在沿途中看到的都是故事;当下的时间变得飞快,人不仅什么都看不到,连生活都变得不真实。如今,远方的概念不复存在,这个世界还有远方吗?还有令人惊奇的地方吗?大家都拥有相似的生活轨迹,相似的高考生活、相似的大学生涯、相似的求职之路……同质化的经历让个体经验慢慢贬值,变得不再生动。

格非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民,从选种子到最终收割都是一个人亲力亲为,所以熟稔整个劳作过程。如今,随着社会分工的愈加细化,劳动的整体性开始坍塌,一个人往往只负责流水线的一部分,个体丧失了生产产品的意义,马克思称之为“异化”。社会分工的破碎、劳动整体性的丧失使得个体只能了解局部,无法感知整体,对劳动成果更无法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就无法形成有价值的个体经验。

话语对写作的巨大影响

对于当今写作的另一个巨大的威胁,格非认为是话语。当下人们所拥有的经验,不过是拥有话语对今天的陈述。世界没有单纯的事物,个体所感知、思考的一切都在无形中被社会所影响。你所认为的特殊经验很可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早被他人提出。所以大众文化的话语、现实的话语、流行的话语正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人,创作者在写作中调动自己经验的时候,会陷入列夫·托尔斯泰所提到的“自动化的辨认”。写作者生活在话语的控制之下,导致在讲故事时极易丧失自信。写作的重要前提在于要完全沉浸其中,如果连写作者都对自己的小说情节充满怀疑,又如何感动别人?

格非提出,面对话语无时不在的影响,文学需要不断的陌生化。优秀的作品要能够对生活产生反省甚至冒犯,让读者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重新理解生活的意义。他以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喻”为例,谈到一个人在洞穴中,如果不回头,他看到的将永远是一个影子,一个幻象,而看不到身后真正的人。但大部分人贪图舒适不愿转身,目之所及也永远是洞穴里的影子。“写作者在文学创作时要学会随时冒犯,要看到陌生化的世界。”

引入“他者”,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个体所看到的事物往往会失真,不具有客观性,就像母亲看待自己的孩子。个体要如何保有自身的个性和真实性呢?格非谈到,要发现个体经验中的真实性,必须要引入“他者”的概念。获得自身经验的最好方式即先把自身经验放下,不断触及、了解新的事物,通过新事物发现自己。他提到博尔赫斯曾将《一千零一夜》里的一则故事改编成小说,题目叫《两个做梦人的故事》。主人公因一个梦千里迢迢去巴格达寻宝,却被另一个当地的做梦者告知梦到宝藏在主人公自家的院子里。他听到后赶忙回家,找到了藏在自己院子里的宝藏。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察觉不到自身经验,往往需要绕一个很大的弯,或者受到强烈的启示,才能将自身的“财富”挖掘出来。

“他者”的概念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格非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伊里奇之死》为例,认为创作者要有能力面对真实,才能够表达真实的意义。当下的人都活在甜蜜的虚假中,生活是既定好的,是社会程序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可能连一天都没有真正生活过。莫言来到北京,城市的经历让他想起农村生活,两者生活经验的碰撞让他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也促使他的创作形成“质变”。“故乡的消失产生了哲学,只有在比较不同生活的意义时,才能对变化的世界产生重新的思考。”

讲座的最后,格非建议写作者要放开心胸,不要封闭自我,要有勇气面对众多不同类型的文学和文化,如果沈从文没有在北京格格不入的经历,他的湘西经验就不会“破茧而出”。作家要学会跳出舒适区,多和性格、意见与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此外,小说要建立在“我”与他人之间,强调“中间性”。写小说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 “他人”要有不同于作者的个性。 “让事物变成事物,让事物变成他自己。将别人的想法放在括号里作参考。要多思考事物本身带给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不要陈词滥调,要真实体会笔下人物所想。”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向格非进行积极踊跃地提问。来自湖北电力系统的文学爱好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格非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山河入梦》的节选片段,随后,举行了格非签字赠书活动。

格非为读者签字赠书

与会人员合影

(图片由湖北电力作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