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国春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杨义堂  2019年04月02日14:29

《鲁国春秋》

作者:杨义堂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ISBN 978-7-5333-4050-6

定价:69元

内容提要

鲁国是周公的封国、中华礼乐文化的传承之地,也是孔子的家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山东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经》之一的《春秋》为圣人孔子所著,其微言大义,一字褒贬,乱臣贼子惧,为万世成法,是历代治国安邦的经典。

长篇传记文学《鲁国春秋》,以深厚的儒学底蕴、扎实的史学考据和恢弘的文学功力,将孔子所写的12代鲁公、242年的春秋断代史扩展到36代鲁公、790多年的整个鲁国历史,描写了从周族兴起、伯禽封鲁到战国末期鲁顷公被楚国灭亡的历史风云和人物故事,是一部真实、生动、全景式的鲁国史。真实地再现了周公制礼作乐、周礼在鲁国代代传承、孔子诞生和成功以及他删述《六经》的伟大场景。可谓“一书成而《六经》通”。

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五周年之际,《鲁国春秋》得以问世,在儒学、文学、史学、政治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为文化的寻根和传承,也为今天的治国理政、礼乐文化复兴提供借鉴与力量。

悠悠东鲁,皇皇巨著,追根溯源,旧邦新命。

作者简介

杨义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出版长篇小说《大孔府》《大运河》《抗战救护队》《北游记:苏禄王传》,专著《祭孔大典》《新乡贤归来》,歌曲《再出发》《孟子》《九龙山》《运河长》等,获得山东省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奖、济宁市乔羽文艺奖、日本孔子文学奖等奖项。

目 录

楔子

第一章 周族兴起

第二章 武王伐纣

第三章 周公东征

第四章 周公吐哺

第五章 长子伯禽

第六章 伯禽治鲁

第七章 炀公徙鲁

第八章 魏公弑兄

第九章 一继一及

第十章 宣王立幼

第十一章 为惠公讳

第十二章 隐公不隐

第十三章 桓公葬阚

第十四章 弱国尴尬

第十五章 鲁国爱情

第十六章 庆父之难

第十七章 鲁国勇士

第十八章 僖公盛世

第十九章 邾鲁之争

第二十章 鲁国大夫

第二十一章 文公之文

第二十二章 杀嫡立庶

第二十三章 智斗襄仲

第二十四章 三桓登场

第二十五章 鲁作三军

第二十六章 臧氏衰落

第二十七章 周礼在鲁

第二十八章 何为不朽

第二十九章 季氏专权

第三十章 斗鸡之乱

第三十一章 昭公失国

第三十二章 阳虎之乱

第三十三章 圣人诞生

第三十四章 孔子从政

第三十五章 周游列国

第三十六章 圣人晚年

第三十七章 孔门弟子

第三十八章 贤者子服

第三十九章 美人战火

第四十章 哀公之哀

第四十一章 悼元之时

第四十二章 回光返照

第四十三章 小国寡君

第四十四章 鲁国落日

第四十五章 精神不朽

附一:鲁国君主列表

附二:鲁国的公族

附三:鲁国的卿大夫们

附四: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附五:参考书目

评论

读《鲁国春秋》,最鲜明突出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其中人物、事件和圣贤的语录都是于史有据的,是深得周公、孔子思想精髓。作者走进中华文化的最深处,又从最深处捧出一串串珍珠,向我们深情讲述孔子和儒家思想赖以产生的大历史,深情讲述中华礼乐文明、德治、仁爱思想的来源和发展。我为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感到高兴,或者说,我为今天这个浮躁的环境能出现这么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好作品感到欣慰。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评论家 李炳银

杨义堂是文学鲁军的骨干,是文学齐鲁文化、山东气派的代表。《鲁国春秋》是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值得探讨的用心之作,对于返本开新、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治国理政、维护国家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 姬德君

杨朝明

我和杨义堂认识已经有十几年了。我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工作时,义堂在济宁市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工作,他经常到学校里来找我,一起探讨把孔子文化的影响做大。后来,他到中华文化标志城办公室和济宁市文物局工作,我也来到孔子研究院,我们依然经常来往。

让人佩服的是,这十几年间,义堂在工作之余还能够潜心学习研究儒家文化,出版了《祭孔大典》《新乡贤归来》等专著。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孔孟文化入门,登堂入室,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写出了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历史文学作品,如《大孔府》《大运河》《抗战救护队》《北游记:苏禄王传》等,显示了文学才华和驾驭重大题材能力。

这一次,他发来的是长篇传记文学《鲁国春秋》的书稿,这更加让我感到惊奇了。鲁国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国,是周公的封国,周公倡导的礼乐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当时就有人说“周礼尽在鲁矣”。研究鲁国,从特定的角度来治《春秋》,可以说就进入了孔子儒学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核心区域。

《春秋》为“五经”之一,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间周天子及各诸侯国的大事,其中寄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一字褒贬,微言大义,足以让“乱臣贼子惧”。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春秋大义影响极大,其中尊王攘夷、治国安邦的道理,已经被誉为万世成法。为了解释《春秋》,就有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等“春秋三传”,并且形成了中国学术史上蔚为壮观的“春秋学”。无论在孔子心目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其价值与意义都非同寻常。

初读义堂的《鲁国春秋》,我感觉有如下特点:

首先,讲清了鲁国之“史”。过去研究《春秋》的文章很多,但都是作为经学来研究的。虽有《春秋》《左传》《东周列国志》等讲述那个时代的历史,但都是断代史。《史记》也有周公和鲁国的篇章,但也太过简约。以史的脉络和文学笔法写就鲁国历史,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部。义堂在继承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还继续进行了学术的努力,不仅从历史资料中搜集爬梳,而且借鉴了当代鲁国史研究和考古勘探的成果。如伯禽的“二次封鲁”,第一次是分封到河南鲁山一带的“西鲁”,周公东征以后才又封到曲阜一带,这也解释清了“东鲁”一词的来由。能够把近800年鲁国大历史完整准确地展示出来,而且力求治史严谨,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有出处,实属难得。

第二,再现了鲁国之“魂”。这部写鲁国史的作品,有两大亮点来展现鲁国的灵魂。其一是写周礼怎样在这里传承。鲁国作为周公的封国,分封之时就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了许多特别的封赐,享用以天子之礼祭祀周公的权利。历代周公子孙也以之为骄傲,不仅遵守周代礼法,而且重视诗、书、礼、乐。其二是孔子和儒学何以在这里诞生。孔子一生主张“从周”“克己复礼”,都是因为身处周公之国,他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周游列国之后又回到这里整理典籍。鲁国的历史哺育了他,鲁国的文化滋养了他。

不言而喻,孔子的成功又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天下无道,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时代的到来,阳虎作为鲁国季孙氏的家宰,能够控制“三桓”和公室,让人看到了底层人士的能力和水平。鲁定公启用孔子,使其做了“中都宰”,并且担任司空和大司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的系统理解,孔子能更好地理解周公的敬德保民、礼乐教化思想,他的学说是立身之学,也有“为政以德”的智慧和“天下为公”的情怀。

第三,突出了鲁国之“韵”。义堂兄此书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而文学作品则用来塑造人物。从他的书中,人们不仅可以看清当时复杂的形势,感受当时的政治氛围,更可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鲁国人物。在他们身上,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鲁国历史文化的神韵。例如周公勤奋与忧郁、鲁隐公忠心不二、鲁文公文弱不争;例如文姜的沉沦与救赎、东门襄仲的心狠手辣、叔孙豹的风流倜傥,还有子家羁忠勇刚烈、季武子自私自利、阳虎胆大包天,这仿佛就是鲁国人物的画廊。这部书,让鲁国的历史真的“活起来”。

我们常常阅读与鲁国有关的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思想典籍,如《论语》和《孔子家语》等,其中涉及到众多的历史掌故、圣贤教诲,义堂通过细致的系联与缝合,许多的片断也就不再孤立无靠,而变得生动易解了。例如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都向孔子问孝,孔子有不同的回答,我们认识了这些人,也就更好地理解孔子,理解儒家经典。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走近中华文化奠基的的那个年代,走近孔子的那个国度,对于正本清源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中华民族的初心具有特别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曲阜并发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鲁国春秋》能够问世,是一件值得特别祝贺的事情。

(杨朝明,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历史学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