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木与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傅菲  2019年01月02日11:32

《木与刀》

作者:傅菲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ISBN:9787559813381

定价:38.00元 

内容简介

《木与刀》是傅菲关于乡村文化的一部散文集。包括《墨离师傅》《大悲旦》《八季锦》《焚泥结庐》《竹溪,竹溪》《木与刀》等散文。内容涉及乡村舞台上的悲旦李牧春一生的悲欢离合;染坊主人李恩慈一生对丝绸的执着与热爱;纸匠东生手下的草纸、毛边纸、以及他的烘焙房;木雕匠曾经恢宏的木雕艺术……

傅菲笔下的乡村文化,在历史的时空下,与染布师、做纸师、串堂班主、箍桶匠、篾匠、木雕匠等这些乡村手艺人的命运休戚与共。他着墨描述了在历史演变中手艺人多舛的命运,并辨析生活勒进他们肉身的绳痕,以此找到个体生命在时代潮流中所沉积下来的印记。

作者简介

傅菲,本名傅斐,1970年生,江西广信人,中国作协会员,乡村研究者,作品常见于《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天涯》等刊,已出版散文集《南方的忧郁》《大地理想》《故物永生》等10余部。

散文集《屋顶上的河流》入选2006年“21世纪中华文学之星”,获《滇池》《奔流》《草原》等刊年度奖。

目 录

墨离师傅1

大悲旦14

焚泥结庐47

八季锦69

纸87

竹溪,竹溪107

木与刀114

霜降而来的消失133

山寺145

社庙155

隐匿的糖167

拜谒先生墓177

十番锣鼓186

后记:漫长年代的记忆现场209

前 言

后记:漫长年代的记忆现场

二○一四年冬,我去郑坊镇西山村看我大姨,大姨年迈,和残障的表哥生活在一起。大姨父故去多年,生前是制陶师傅。我去土陶厂走走,也算是对大姨父的凭吊。我少年时期常去土陶厂,看陶工干活——做日常生活器具。每一个陶工我都熟悉,每一道制陶的程序我也耳熟能详。可土陶厂已废弃多年,破烂的土瓮,坍塌的垄窑,烟熏的土砖,淤积在土里的炭灰,让我伤感。如今,陶工大多故去,活着的陶工已入耄耋之年。似乎我看到的土陶厂,是漫长年代的记忆现场。这次逗留,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深思。

从土陶厂回来,我便想写一本关于乡村文化的书。二○一五年初夏,我去了贵州,作漫长的旅行,这个念头更强烈了,我几乎没办法控制不去想。乡村文化的发展,包含了复杂的社会因素,工业化对生活形态侵蚀的人性因素,当代社会演变的历史因素、体制因素。

媒体评论

傅菲的散文写作有着非凡的现实力量,他对大地的理解,以及与众生的沟通和艺术提纯能力是卓越的。他始终能够自觉构造新的语言且能够使之焕发新的张力。文章结构朴素而巧妙,诗性且婉约。在当下的散文写作当中,已经具备了足够“新鲜别异”与“浑然之气韵和自我的标识”。

—— 冰心散文奖、四川文学奖获得者 杨献平

在风起云涌的乡土散文写作序列中,散文作家傅菲的书写,于南方的大地上画出了深沟裂谷。其笔触的深耕处,触及乡土仪式嬗变的隐在层面,无论是木雕还是信江流域的地方戏种,民间的血液里不独有生命精神的艺术化,还有着历史烟云扫荡过后驻守于时间深处的坚韧的骨头。这些零星闪烁的骨头,纷纷指向宗教般的虔诚。而其文本,因为对宗教式的虔诚的持续开掘,从而趋于温克尔曼提及的“静穆的伟大”。

——散文批评家 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