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李朝全

  1970年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研究员,中国作协创研部党支部书记、理论处处长。1992年起从事文学研究、创作、编辑、组织工作。曾任中华文学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委员、《华人文化世界》和中华文苑网编辑等。出版有《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少年英雄——20名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故事》、《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明心宝鉴》、《读史心得•忠信读本》、《居里夫人的女儿》、《硬汉子作家海明威》等书,执行主编《世纪之爱:冰心》、《青年必知名家散文精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报告文学卷》、“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青少年时代”丛书等1000多万字。发表评论、散文、译诗等作品100余篇。曾任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评委。两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曾获庄重文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征文二等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征文二等奖。

作品展示

 
《少年英雄》
《少年英雄》

  受到表彰的这50位少年,和在地震中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地直面灾难的成千上万少年儿童们一起,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儿童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刚毅勇敢、富于爱心和同情心,追求理想与崇高的国家和民族。  评选出来的20位英雄少年,在大难降临的危急时刻,在遭遇生死抉择的重大关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勇敢、坚强,选择了先人后己、舍己救人。他们把别人的生命看得与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甚至为了救人而毫不顾及自己,有的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崇高选择折     [详细]

《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
《文艺创作与国家形象》

  内容提要:  在西方中心主义者眼中,中国是永远的“他者”、异端、异己和异样的存在。一些推崇西方评价标准的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为了在国际上获得承认或赢得奖项或占领一块市场,刻意面向西方读者和观众而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创作者主观上存在着“媚西”心理倾向,题材选择上存在着“西方中心”视角,对中华民族历史及现实生存中的丑物、陋习、恶俗等表现出特别的偏爱,在人物、环境、情节设置上凸显东方奇观式的展示,在艺术上有意追求新奇、神秘、怪异的效果等。  本书严格从文本内容、主题、样式,作者生平、主体心态、创作风     [详细]

《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
《世纪知交——巴金与冰心》

  内容提要  1919年,五四运动把冰心推上了文坛。巴金正是从阅读到的冰心的小说和诗文里结识了她。因为少年失母,性格比较孤寂的巴金从冰心优美的文字里得到了温暖和安慰,感受到了人间的爱和真情。后来,几经曲折,他自己也走了文学之路。30年代初期,两人因工作关系而相识,不久后,这两位真诚的作家就结成了挚友。40年代初,冰心还非常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集交给巴金去编。此后,即使是在冰心远在日本期间,两人依旧保护着经常的联系。  本书收录的冰心和巴金的书信和文章,除注明者外,均由其家属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提供。个别文章     [详细]

《孙犁作品精编》
《孙犁作品精编》

  孙犁的作品有一种清馨质朴的美的韵致。他的小说具有浓郁清丽的诗意笔触以及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凝练,清新明快,有“诗体小说”之称。他塑造的丰满灵动的女性形象尤其令人难忘。他的散文极富抒情味和人情味,语言简洁,思想深湛,意味隽永。  本书收入他的短篇名作《荷花淀》、《芦花荡》和中篇名作《铁木前传》,还有他的诗歌、散文名篇多部。  本书由国家一级美术师叶武林插图,并附有资料照片多幅。     [详细]

《世纪之爱:冰心》
《世纪之爱:冰心》

  1999年2月28日,一颗跳动了99年的爱心停息了,一位爱着孩子,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走了。但是,她的丰富的精神,宽阔的爱心将永远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她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迷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详细]

《青年必知名家散文精选·中国卷》
《青年必知名家散文精选·中国卷》

  内容简介:  优秀的散文作品能带给人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感受,能陶冶情操,启人哲思,发人深省,能抚慰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能激发斗志,催人上进……优秀的散文有着无尽的魅力,犹如一颗青橄榄,咀嚼愈久,滋味愈醇厚甜美。本书精选中国现当代鲁迅、冰心、朱自清、梁实秋、巴金、季羡林、林语堂、丰子恺、老舍、杨绛、余秋雨等近百位名家散文佳作,附录精练简洁的《鉴赏》文字,引导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内涵,接受美的艺术和优雅情感、思想哲理的熏陶。     [详细]

《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

  中国译介到西方的第一本书  中国最早翻译介绍到西方的书籍,不是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易经》,不是四书五经这些经典,也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离骚》,而是这本如今已在中国失传的《明心宝鉴》!  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最早大约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大概是最早打通中西通道的。三国、魏晋以后,交流进一步加强,中国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精良器物不断输往西方,树立了一个东方文明富庶强国的形象,构筑了西方关于中国的美好想象。隋唐以来,西人陆续来华,交流加深。《马可·波     [详细]

主要作品

 

相关文章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