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长汀,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刊发表有当代文学批评、思想随笔200余万字。出版有《我们内心的冲突》、《活在真实中》、《我们并不孤单》、《话语的德性》、《身体修辞》、《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于坚谢有顺对话录》、《先锋就是自由》、《此时的事物》等论著。主编有丛书多套。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评论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广东文学评论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现居广州,先后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中山大学。
这是一个重变道、不重常道的时代,也是一个欢迎否定、无从肯定的时代。文学初看起来是变道,总是在革命和创新,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它所坚守的还是人类精神的常道。学有常道就没有人心的基础,也没有批评的立场。批评要有否定,也要有肯定,而肯定和否定的背后,表明的正是常道之于文学的重要意义。这本文学评论集包含了评论家多年来思索文学的心得。 [详细]
我们这个时代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当下的批评界害怕承认自己首称是一个读者,而不是批评家。批评家们对作品毫无感觉,更说不上有独到见解。他们给人的印象是:言必西方某某,一本正经的垃圾复制者和没有下半身的各种学位炫耀者。老实说,当代批评已经丧失了大多数作者和读者的尊重。谢有顺是少数的例外者之一。此人的现在和未来都不是与“批评家”一词所给人的那些类似塑料的印象有关,而是与他出生的故乡,与大地有关。那穷乡假壤甚至在不久前都还没有电。在原始的黑暗中,劳动和智慧像光那样被敬畏。从他的批评活动,我们才重新感受到 [详细]
文学界有一个笑话,说诗歌写不好可以写小说,小说写不好可以去写散文,散文写不好可以去搞理论,理论搞不了可以去搞批评,批评也搞不了那就基本上废了,好像足球比赛,甲A不行就到甲B去。这个笑话中包含了一种文体等级的腐朽观念。有等级就有权力之争,每一种文体都试图占领文体核心地位。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史,实际上包含着一个话语权力争斗史。 目录: 第一辑身体与伦理的辩证法 第二辑这一代的瞬味 第三辑真实正在趋于梦想 第四辑消费社会的思想姿态 [详细]
瞧,他们走来了(代总序)自序叙事也是一种权力——中国当代小说的话语变迁消费社会的叙事处境文学身体学先锋就是自由再度先锋真实在折磨着我们通往小说的途中——我所理解的几个关键词法在无法之中——关于散文的随想文学是慢的历史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一九五七年的生与死从檀香刑的梦中醒来消费社的暧色幽默铁凝小说的叙事伦理卡夫卡的内心生活跋:为了批评的正义和尊严——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