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在京召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9月26日12: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主席台主席台
会场会场
李敬泽讲话李敬泽发言
梁鸿鹰主持会议梁鸿鹰主持会议
左起:施战军、梁鸿鹰、李敬泽左起:施战军、梁鸿鹰、李敬泽
左起:张陵、彭学明、李洱左起:张陵、彭学明、李洱
 左起: 左起:何向阳、施战军、梁鸿鹰
左起:左起:雷达、贺绍俊、程光纬
 左起: 左起:陈福民、邱华栋、白烨
 左起: 左起:李洱、叶舟、陈学锋
左起:左起:李东华、陈福民、邱华栋
左起:左起:徐兆寿、王德祥、何向阳
左起:左起:程光炜、李建军、徐忠志
左起:左起:杨晓华、肖惊鸿、李东华
左起:左起:徐忠志、岳雯、纳杨
作者:徐兆寿作者:徐兆寿发言

  9月25日上午,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现代文学馆、作家出版社、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徐兆寿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

  与会评论家认为,《荒原问道》是一部具有精神启蒙意义的重要作品。小说描摹了中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他们虽然大多时候活动在西部,但也远涉北京、上海,尤其是他们所追寻的中国文化之命运等问题,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终极问题。老一辈知识分子夏好问经历了从广场到民间,再从民间到广场,而最后又回到民间问道;而新一代知识分子陈十三则经历了从民间到广场、从东方到西方,再从西方至东方的问道过程,他们两人的经历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我们半个世纪以来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坐标。从这一个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就不仅仅是西部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也意味了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雷达认为,小说试图重返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场思想启蒙之路,探索知识分子的苦难、中国文化的命运、中国人的信仰等一系列大的命题。孟繁华也提出,《荒原问道》提出的问题,即道统与政统、居与处、进与退等,从传统的士阶层一直到现代知识分子,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八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整体上解决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等大叙事问题逐渐落潮之后,困扰这个阶层内心的真问题便又不断浮出水面。邱华栋认为,这部小说涉及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追寻、放逐、发现、成长、磨砺和内省,是不多见的“精神性长篇小说”。小说内有金戈铁马,有历史批判和情景再现,有人的精神的远游和成长,品质高远辽阔,是某种只有西北的天高地阔的环境里才可以产生的作品。而徐兆寿恰巧就是能够写出这样的精神性长篇小说的作家,他多年来身居大学中,但却常常眺望远山、大漠、黄河滚滚,心性、心境和胸怀,是内陆和江南的文人无法相比的,这就决定了这部小说的气质和气度。

  评论家们还认为,《荒原问道》切入到西部知识分子的心理、命运、精神、信仰进行书写,对过去以乡土、苦难为特征的西部文学是一次新的开拓,将西部文学从表象生活的描写拓展到内在精神生活的揭示,开启了新的美学空间。

  徐兆寿是甘肃武威人,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留校任教,从事现当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影视文化的研究与文学创作,现为西北师大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徐兆寿于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非常日记》、《生于1980》、《非常情爱》、《幻爱》、《生死相许》、《伟大的生活》等六部长篇小说,《麦穗之歌》、《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等两部诗集,《我的文学观》、《中国文化精神之我见》等六部学术著作。其中2002年出版的《非常日记》曾引发中国对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广泛讨论。此后,徐兆寿的几部描写大学生活的小说如《生于1980》、《非常情爱》等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非常作家”。徐兆寿研究兴趣广泛,从文学到两性文化、中西传统文化、旅游、影视等,几乎是每过五年就会涉足新的领域。徐兆寿一度曾被称为“青年性学领袖”,并在大学里首开“两性文化课”,在网上有很大的知名度。2008年后中断两性文化的研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研究。2010年,徐兆寿到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读期间,他重新回视自己栖命的中国西北部,开始写作《荒原问道》,将自己长期对中国文化命运的思考融于这部小说。《荒原问道》是徐兆寿的转型之作,他将笔触从大学校园转向辽阔的社会生活。小说原有58万字,后经8次修改,删减为32万字。今年5月,《荒原问道》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以来,即在大学和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北京大学、上海文学界和甘肃高校已经为其进行了数次研讨,并在8月中旬进行的上海书展上引起极大反响。

  据悉,目前已经有数家影视公司正与徐兆寿接洽,商议将《荒原问道》改编成影视剧。

 左起: 作者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荒原问道》
 左起: 李洱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向作者颁发入藏证书

(摄影:杨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