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文学研究需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系列丛书研讨会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12日16:14 来源:凤凰网读书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哲/摄)(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哲/摄)

  5月10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机构院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学术探讨。

  此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系列丛书展开,丛书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大型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首先指出了丛书的出版意义:中国的文学研究资源非常丰富,但现时文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是虚无主义,第二个是消费主义,还有一个是在西方文学研究中,我们忽视了中国文学自身特殊的生态文学,和它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范式等。在如此条件下,文学研究重新回到要思考回答一些理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学,文学与生活,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人的关系,文学的本体,文学的审美,文学的架构等。赵剑英还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提到应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高建平指出:“构建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理论,但是学习和借鉴不是盲目的全盘接受、仅追随所谓最新、最时髦的做法是片面的,在这里还是要回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立场。文学理论是人文学科,有深刻的民族和文化特质,文学是意识形态,不同民族、国家、社会创造的理论其核心内容基本取向差别巨大,从来没有普世的理论和西方的理论,应根据我们的需要去拿,而不能盲目地全盘接收。应该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不断生成和壮大的土壤,以汉语为基础的中国文学,最终依靠本民族语言的文学创造经验和规律而成,建立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当代文学理论,应该是精华取之,是糟粕就去之,这是应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正确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研究员认为,学者要用中国话语阐述中国立场,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西方的认识。很多古典作品例如《水浒》翻译出去的版本有很多,但是为什么不能赢得很多国外读者的喜欢?这就是中西价值观不同的原因,需要反思。重新研究中国话语问题,一定要打开格局,对我们自身进行总结,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中国话语,有一个文化生态的问题,我们要努力使中国话语本身多样化,这样才能发出多样化的声音,让文化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