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文学上空的自由气息

江苏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研讨会在宁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5月08日11:39 来源:文学报

  近日,由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主办的江苏新世纪中短篇小说研讨会在宁召开。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部务委员、文艺处处长李朝润,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王飞,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蓓佳,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朔,来自省内外的批评家吴秉杰、何向阳、孟繁华、贺绍俊、李建军、陈晓明、杨扬、洪治纲、王干、林建法、张燕玲、李国平、陈歆耕、刘颋、舒晋瑜、丁帆、朱晓进、王尧、汪政、王彬彬、吴俊、黄发有、费振钟、曹巧兰、何平等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上,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梳理了江苏新世纪以来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状况,有个案分析,也有全景扫描,从历史的纵向度和当下的横向度,给江苏的中短篇小说定位。

  乡土经验的坚守与城市文明的冲击

  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帆教授首先对江苏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创作概貌进行了分析。他说,江苏是传统的文学大省,中短篇小说创作历来是江苏文学的强项,上世纪五十年代即有陆文夫的《小巷深处》、胡石言的《柳堡的故事》、方之的《出山》等中短篇小说佳作享誉国内文坛。新时期以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陆文夫、方之、高晓声、胡石言、张弦、苏童、叶兆言、范小青、黄蓓佳、毕飞宇、朱苏进、赵本夫、储福金、韩东、鲁敏、叶弥、朱文颖、曹寇等。

  他表示,新世纪十多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小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历史背景下,江苏中短篇小说也在不断地蜕变之中。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坚守乡土经验写作的作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激烈冲突,给作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的挑战,《城乡简史》《哪年夏天在海边》《我在哪里丢失了你》《白雪猪头》《玉米》《地球上的王家庄》《茨菰》《伴宴》《逝者的恩泽》《明月寺》《消失在布达拉宫的一头鹰》等代表江苏新世纪的优秀中短篇小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引起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江苏“70后”、“80后”作家的小说创作尽管数量可观,质量上却饱受争议和诟病,人物视野的局限、故事的单一雷同等等,都受到质疑和批评。

  风格迥异的个性与多姿多彩的状态

  江苏的文学上空弥漫着“自由”的气息,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和自由气息鼓舞了不同创作个性的成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贺绍俊、陈歆耕、何向阳等批评家对江苏作家的创作氛围颇为赞赏,从宏观上来看,江苏的中短篇小说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强大阵容,江苏的地域文化特色,或多或少的飘荡在文字里,神笔涂沫的色彩里有着鲜明的地方文化印记,比如怀旧的、女性化的、水文化的特质、精致的、艺术化的,等等,这些元素相对独立,但不封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拥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与共同的文化染色体。费振钟描绘的江苏中短篇小说线路图分为两个大系,以苏州太湖流域为一脉,代表作家有陆文夫、苏童、范小青、叶弥等,以苏北里下河地区为中心的,近年来不断引起关注的“里下河文学现象”,代表作家有汪曾祺、毕飞宇、鲁敏等。

  大的文化背景下是风格迥异的个性,每一位作家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文学追求,范小青的智慧与荒诞,错位与寻找,表现出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洞察力,她的《城乡简史》《梦幻快递》《今夜你去往何处》《短信飞吧》 等新世纪以来创作的一百多篇中短篇小说,都有着对当下生活的鲜活的捕获;黄蓓佳的优雅,对亲情、爱情的细致描摩;苏童延续着早期小说对人性的深度挖掘,《香草营》《西瓜船》 《茨菰》 等; 毕飞宇的关乎成长的记忆, 《地球上的王家庄》 《玉米》等; 鲁敏“东坝系列”的故乡情结; 叶弥从 《天鹅绒》 到 《桃花渡》 的自我蜕变以及余一鸣在写“恶”时所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冷静,无论是历史的,抑或是当下的,作家们力图呈示的是人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困境,笔触直抵人类的精神暗疾。

  在自省与反思中走出自己的路

  作家需要自省和反思,在内容和形式的冲突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洪治纲等批评家认为,技巧已不是江苏作家最主要的问题,创作模式的局限、高频率的重复,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江苏中短篇小说的自我突围; 陈晓明认为,北方作家整体上以乡土叙事和历史叙事作为长篇的基调,而且已达到成熟阶段,这对汉语文学提出了挑战。吴秉杰说,范小青的小说呈现着多样态,许多新的概念,历史与现实的关照,社会与个人的寻找,表达的却是失去的东西,这些都需要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过去的生活,获得当前书写和前行的路标。何向阳和张燕玲剖析了叶弥中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以2006年前后为界,从《天鹅绒》《小男人》 到 《桃花渡》《香炉山》,是作家一意孤行的反叛节奏、内在的紧张感到走到阳光下的和解姿态,是从物像到心像的显著的求变。

  孟繁华等批评家认为,文学的嬗变是全国作家面临的问题,期待一部作品能够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产生轰动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在乡村文明日渐消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还没有完全成型,新的文明还没有完全整合、认知的情形下,想象与现实需要更长的路要走,中国当代小说正在这条道路上摸索着前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