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部厚重而优美的史诗(董宏猷)

——读徐鲁长篇儿童小说《罗布泊的孩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22日10:41 来源:文学报 董宏猷

  读罢徐鲁的长篇儿童小说新著 《罗布泊的孩子》,正是静静的春夜。江南正春雨,淅沥润无声。但我的眼前,却闪现着茫茫戈壁,浩瀚大漠,倔强的胡杨树,美丽的马兰花; 闪现着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大皮靴伯伯,程爷爷,小春的爸爸,妈妈,郑叔叔,雷阿姨,唐阿姨,周四喜,李光叔叔,还有罗布泊的第二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班长小勇哥哥、妞妞、小锁柱、大海,还有“我”没到上学年龄的弟弟冬冬,以及库尔班爷爷和他的外孙小罗布。徐鲁用他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尘封在历史深处的神秘的世界:不是湮灭的楼兰古国,而是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基地,国之利器的锻造之地。展现了共和国不能忘怀的艰苦岁月,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不能忘却的光荣与梦想、痛苦与磨难。这样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样一个厚重的题材,仿佛在等待着一位诗人、一位散文家,万里跋涉,深入罗布泊腹地,用独具慧眼的审美视角,用史诗般的壮阔与激情,为我们奉献一部独特的厚重的童心与诗意交相辉映的长篇小说,不但开拓了儿童文学表现国防军工题材的新领域,而且也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典型群像中,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罗布泊的孩子》的问世,是当代儿童长篇小说重要的收获。在当下弥漫着轻阅读、浅阅读、搞笑搞怪阅读的泡沫中,它凛然彰显着崇高、理想、信仰与美丽。

  《罗布泊的孩子》分为上下两部。主线鲜明,各有侧重。上部主要写马兰基地初创阶段的故事,展现的是大皮靴伯伯以及爸爸妈妈、郑叔叔等为研造原子弹而隐姓埋名、忍辱负重、甚至不惜牺牲青春与生命的一代风流。下部则侧重于罗布泊第二代,即“我”的小伙伴们的故事。这么一段厚重的历史,怎么创造为一部儿童长篇小说?徐鲁独具匠心,以第一人称的自述视角,用诗意的语言,亲切的谈心般的娓娓道来。当年研造原子弹的历史,属于国家之机密;罗布泊基地的生活,被历史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如此厚重而纷繁复杂的历史,如何表现?徐鲁以史家之胆识,毫不回避当年的历史背景,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人物塑造这个重点,将浓墨重彩放在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与高尚品质之上。茫茫戈壁,滚滚风沙,自然条件的恶劣与艰苦自不用说,更可怕的,是当时对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来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却遭到误解与审查;当然,还有文化大革命中,对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冷漠与压制。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作者诗意地展现了一系列人物的心灵世界。

  司令员大皮靴伯伯,铁马金戈的大将军,却具有诗人风范。在死亡之海选择核试验基地的总部时,将这个史无前例的任务称为“写一首大诗”;从美国回到祖国的科学家郑楷,放弃了优越的科研与生活条件,甚至放弃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名垂青史的机会,甘愿来到荒漠隐姓埋名,却遭到审查与怀疑。

  在那些委屈而痛苦的日子里,作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

  不久后的一个夜晚。

  在戈壁滩上,一堆篝火,在黑夜里熊熊燃烧起来……

  大家围绕着篝火席地而坐,在举行联欢晚会。郑叔叔站在大家中间,为大家朗诵了屠格涅夫的那篇《门槛》。

  程爷爷“扮演”了那个“拷问者”,郑叔叔成了“回答者”:

  “你……将会死去,而且任何人……任何人都将不会知道你的名字,不会把你纪念!”

  “我不需要任何感激,也不需要任何怜悯。我不需要……”

  “你知道吗?你可能不再相信你现在相信的东西,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受了骗,白白地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我也知道。”

  “那么你确定,你一定要进来吗?”

  “是的,我一定要进去!”

  作为散文家,徐鲁用屠格涅夫的《门槛》,准确而形象地展现了海归的科学家,以及所有甘愿承担核试验秘密任务的军工战士为了祖国、为了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

  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去叙事、抒情,从而使整部小说洋溢着史诗的气息与品格,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亮点与特色。当年的科学家们悄悄从人间蒸发后,其家人同样要承担着思念与寻找的痛苦。作者在表现主人公的牺牲精神时,仍然诗意地展开一幅幅油画般的画面。比如写郑叔叔与恋人雷阿姨的相思:

  帐篷外面,是荒原上静谧的、辽阔的、灿烂的星空。《今夜无人入眠》的优美旋律,在空旷的星空下回响……

  我想象过,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音乐声中,郑叔叔一定也会想到他最亲爱的恋人雷雨晴的。

  也许,就在同一个夜晚,在同一片星空下,同样的咏叹调,也正从北京的一个灯光柔和的窗口飘出来吧?那该是雷雨晴阿姨的不眠的小屋。也许,她正坐在自己素净的小屋里,也正沉醉在《今夜无人入眠》的音乐声中。而她的面前,一定还会摆着她和郑叔叔在大学校园里的亲密的合影照片。她一定还会在让人荡气回肠的咏叹调中,盯着两个人甜蜜的合影照片,喃喃自语:“郑楷,你到底在哪里啊?”

  正是这样的散文诗般的充满情感的叙述与抒情,或如山中小溪,或如大江东去,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叙事策略,不仅充分展现了徐鲁作为诗人与散文家的创作特色,不仅使全书既厚重,又灵动,诗情洋溢,激情迸发,让人感动并且深思;而且,作为一部儿童小说,作者巧妙地省略了许多技术化、成人化的说明与描写,抓住重点情节,代表性的细节,对比强烈的故事,不停地展现着人物的精神世界。而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崇高与理想,这样的奉献与牺牲,这样的闪耀在人类头顶上的灿烂星空,恰恰是当下中国,当下被重重雾霾笼罩下的中国,最缺乏的,也是现在的孩子们——中国与世界的未来——最稀奇、最需要的。在这样的意义上,《罗布泊的孩子》不仅是马年的一声春雷,而且,是孩子们最及时的“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徐鲁说,他很少写长篇小说,但是,却出手不凡。他的小说,让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徐鲁是山东人,读他的这部小说,让我们获得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阔与美感。

  (《罗布泊的孩子》,徐鲁/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内容简介

  遥远的罗布泊沙漠深处,有个名叫“马兰”的地方,在上个世纪 五六十年代,曾是中国一代科学家从事核试验的秘密基地。作家徐鲁应邀深入罗布泊马兰基地、当年的核试验研究所所在地红山,以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现场,采访过许多从事过核试验的科学家,以及在马兰基地小学、中学里长大的孩子们。他们被称为“罗布泊的孩子”。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眼中的爸爸、妈妈那一代科学家,如何在罗布泊那片沙漠和荒原上,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心甘情愿地隐姓埋名一辈子,终于让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惊天动地、横空出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小说叙写了小春、小勇、锁柱、小罗布等童年在罗布泊度过的一代孩子的成长经历,塑造了方俊德、郑楷、雷雨晴等一生都在罗布泊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以及“大皮靴伯伯”、库尔班爷爷、“老虎叔叔”等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题材独特,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激情,贯穿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强国梦想,传递着蓬勃的“正能量”的少年小说。小说题材和人物形象,也为近年来儿童文学作品中少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