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余华:永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9日09:50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涛

  3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余华入校仪式暨“先锋的道路:余华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出席仪式并主持会议。余华是继贾平凹之后,第二位入驻北师大的作家。

  活动现场很有穿越感。先是北师大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找出了余华在北师大学习时写作的硕士论文。看到当年的文字,余华说,很荣幸在两年半时间中成为童老师的学生,当时他们有点“胡作非为” ,是童老师罩着,有很多故事。在北师大拿到的硕士学位,他自己知道有多少水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资料已无从查到,但现在有了童老师手头的这个证据,从今天开始,他就要在自己的简历里写上是北师大硕士。

  余华和莫言曾是北师大和鲁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的同学,还曾同在一个宿舍住了两年。余华开玩笑说:“他所有的毛病我都知道,我所有的毛病莫言也都知道,但是我们不说。 ”谈起最早发表的作品,余华大约是1982年发表的处女作,莫言则是1981年就发表了作品。莫言戏言,那时候一年等于现在十年,半个月就会有一拨作家。余华比他晚一年就晚好几拨了。余华则说,那时候早半年就是前辈,他和苏童比格非早三个月,他们都认为格非是“晚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种文学新人辈出的局面令人感叹。

  让人感慨的,还有八十年代批评与创作的良好互动。当年张新颖还是复旦的学生,是他写了第一篇评论余华的文章。余华知道后,把这篇文章在床头放了三个月,不断地看。回想起那个时代,大家共同认为,当时的一批作家提供的是一种历史的挑战性,他们和编辑家、批评家一起,共同感受到中国文学强大的裂变,共同参与了先锋文学的建构,他们之间也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并延续至今。

  研讨中,一个最核心的话题是余华30年创作中的变与不变。变与不变,似乎共存于余华的创作道路。余华自己在总结时说: “我已经到这个时候,该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了。 ”发出这一番感慨,是因为去年余华21岁的儿子从美国放假回来,跟他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他跟余华说自己不喜欢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不明白为什么要拿妓女的生命去换学生的生命,难道妓女的生命就不如学生?儿子对余华说, BBC记者采访罗素时问他能否对一千年以后的人类说一句话,罗素的回答大意是,一千年以后的人类也永远不要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儿子对余华说,他认为张艺谋是把个人嗜好当成了真理。然后话锋一转,说: “你也差不多到这个年龄了。 ”余华回答:“你说得很对,从现在开始我也开始提醒自己,自己的嗜好、自己的经验不一定是真理,但永远不要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