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非典启示录》:关注现实 抵抗遗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4日09:30 来源: 黄尚恩

  “非典”已经过去10余年,然而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非典”的冰山一角。作家王宏甲在“非典”之后持续追踪10年,撰写了报告文学新作《非典启示录》。该书以时间为轴,以重大事件为线索,不仅详尽记录了“非典”的起源、传播以及“扑灭”的全过程,更记下了灾难面前人的奋斗和生离死别的哀伤。3月9日,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非典启示录》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照南等出席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非典启示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家深入现场,进行扎实的采访和调研,所获得的材料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作家在书中对灾难以及灾难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他以生动的文字表现了一批批医护工作者前赴后继、感天动地的英雄形象,展现了特殊灾难中令人动容的灵魂光芒。尤为可贵的是,作家的追踪和反思没有停留于“非典”事件本身,而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生事业和“非典”之后出现的医患矛盾进行了深入的追踪采访。作者在书中大声疾呼,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卫生医疗改革,这体现了作家关注现实的情怀。

  《非典启示录》主要讲述的是已经“过去了”的事件,而非当前“正在发生”的热点问题。与会者由此谈到,报告文学不仅仅是和时间同步的东西,不仅仅靠敏捷、迅速,它还有反思、沉淀以后再认识的功能。特别是在新媒体兴起的当下,报告文学很难在时效性上取胜。因此,报告文学的书写,应该更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非典启示录》全面地反映了当年的“非典”事件,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思辨性,对我们具有“抵抗遗忘”的作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