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小说《后土》研讨倡导“不讲好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2日14:49 来源:新民晚报 夏琦

  小说《后土》研讨倡导“不讲好话” 文学评论不需要“拼命说好话”,应拒绝吹捧敷衍

  昨(11月28日)天下午,上海大学在读博士、青年作家叶炜长篇小说《后土》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与常见的表扬为主略有委婉批评不同,整场研讨会上多位评论家坦率地指出了小说存在的不足之处,小说作者叶炜感叹,上海的评论家“很负责任”。

  “不讲好话”的好话

  研讨会刚开始,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郝雨就表示,自己要最后一个讲,因为要讲的都不是好话。但事实上,“不讲好话”的并不仅仅是他一个。叶炜的好友、上海大学博士雷勇就率先指出了小说的一些不足之处:“小说想反映的问题太多,铺得太开……”更让人觉得意外的是,雷勇表示,叶炜专门跟他打过招呼,请他不要表扬,只要批评。《文学报》主编陈歆耕随后也提出批评,认为小说还需要在细节提炼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小说结构“撞车了”

  事先就打好招呼的郝雨果然继续了批评路线,他专门带来了一本郭文斌曾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农历》,并提出小说的第一个不足:结构与《农历》类似。“《后土》用了二十四节气作为章节标题,而《农历》也是用节气和农村传统节日作为标题的。撞车了。”郝雨还提出,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可以更有个性,“赵本山的小品是没有逻辑的,但是整个小品能立得住,就是因为有语言,一定要找到哪个人物哪一句话只能是他说的感觉。”随后,作为总结的主持人杨扬也提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77后”作家的态度

  主动请人批评,小说作者叶炜的态度很坦诚,他说,之所以有此举,就是害怕有些研讨会流于形式,自己之前也开过两次研讨会,基本上都是表扬的,就算有批评,说缺点也是放在最后,点到为止。

  “我是1977年生的,今后还要写,听表扬等我七老八十了写不动了再听,给我点鼓励,现在这时候,我需要批评的声音。我就跟雷勇说,不要听表扬,就听你批评。”与会批评家的批评对叶炜触动很大,“有些问题我之前也感觉到了,他们一说透,我觉得更明白了。在上海开研讨会,挺好的,一般的评论家还真不敢这么批评。有些评论家可能就只看了开头,甚至就只看了一段,翻翻,随便发挥一下。你看今天,很多人是写好了稿子来的,有备而来。”

  文学研讨的流弊

  陈歆耕在会后告诉记者,现在文学研讨会总体上是说好不说坏,“哪怕是很一般的作品大家也拼命说好话,哪怕是有一点不足也是跟在大堆的好话后面,声音比较洪亮地提出批评意见的是很少的。”陈歆耕指出,另一方面,能提出批评意见,说明评论家是认真读过了这部小说,如果没读过,大概只能说出一些敷衍的话,“这部小说反映了农村生活……这种用在类似作品上都可以的话,只有认真读作品才能发现问题。”

  昨天的研讨会由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文学报》、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联合举办,杨扬、郝雨、陈歆耕、张生、李伟长等多位上海的知名评论家出席研讨会。

  相关链接

  《后土》是叶炜创作的“山乡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富矿》曾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后土》从2003年开始创作,历经十年于今年定稿,今年6月发表于《作家》杂志,单行本则于日前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小说塑造了一批新时代农民群体形象,冷静审视、展现社会转型期农村日常生活的“常”与“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