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研讨会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08日09:24 来源:中国作家网 文 亮

  日前,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和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举办的“‘非主流’英语文学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出版研究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开幕式上,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提到,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正彰显了英国本土之外英语文学 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当前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对“非主流”英语文学进行探讨以及从翻译视角出发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进行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发掘话语处于 相对弱势的文学文化的贡献和魅力,并为其找到走出去的途径。

  围绕着“非主流”英语国家文学的勃兴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视角两大主题,本次会议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长黄源深指出,就文 学而言国无论大小,都有可能为世界贡献大家和经典,介绍小国文学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因为只有精品才能弥补小国文学在传递时缺乏“大国文学优势”的弱点。

  《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谢天振则运用译介学理论的视角阐述了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他认为目前存在把“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简单归结 为翻译的误区,指出翻译受到译入语国家政治、意识形态、时代语境、民族审美情趣等许多因素制约,要让翻译产生应有的影响,那么必须关注到翻译与文化的跨 国、跨民族、跨语言的传播方式、途径、接受心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虞建华则以新西兰小说为切入点,提出了对民族文学和当代全球化的认识。他认为当代新西兰文学正在以包容、杂糅、多元、开放的 态势,逐步取代原来作为前提的对作家的民族身份、作品的地域特色、语言的当地色调、人物的社会环境等的要求和制约,从写新西兰小说转向写“国际小说”。虞 建华认为,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成了“文化混血儿”,作家应该走出本质主义,走向文化杂糅。

  对中国文学的英译策略研究也是会议的焦点之一。复旦大学的王建开认为评价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成就应参考国外公开发行的丛书和各类英美文学选集编入 的英译作品所收录的数据才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不能简单以文学译作的销量来评判英译作品的质量,因为文学作品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读者都是小众,翻译作品更是如 此,但一些英译作品在国外的研究领域早已经久不衰并有着深刻影响。《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指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翻译界的共 识,因此要在跨文化和跨语际的框架下讨论文学翻译,重视翻译的可读性、可接受性、可传播性、可影响性,让文学翻译从概念走向生命。在文学作品外译中还应注 意到翻译赞助人和译者的选择及培育。

  在会议主旨发言之后的分会场讨论同样精彩纷呈,学者们围绕着大洋洲原住民文学的研究现状、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书写策略、加拿大英语文学译介史以及印度、非洲英语文学的发展和代表性作品研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文  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