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中国学术编年》与学术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30日16:46 来源:凤凰网读书频道
10月27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学术编年》与学术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顺利召开。该书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

  10月27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学术编年》与学术史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顺利召开。会议由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董事长朱杰人亲自主持,出版社社长王焰致欢迎辞,《中国学术编年》策划人倪为国,主编梅新林、俞樟华,以及著名学者周少川、詹福瑞、刘跃进、刘 小枫、赵剑英、黄朴民、梁涛、张国星、张涌泉、李琳等与会,专家们对《中国学术编年》出版的学术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该书的体例特色以及对中国学术史 研究的影响等方面分别发言并展开热烈谈论。元代卷撰稿人邱江宁、明代卷撰稿人陈玉兰、胡吉省等到会并听取专家和媒体意见。

  由著名学者甘阳、朱杰人、朱维铮、刘小枫、刘跃进、安平秋、李学勤、杨忠、束景南张涌泉、黄灵庚、常元敬、崔富章、章培恒、詹福瑞等担任顾问的《中国学术编年》,共九卷十二册,1000余万言,历时二十八载编纂,日前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按时代先后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是迄今为止汉语学术界首次以编年形式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学术编年》并综合吸取历代史书与各种学术编年之长加以融通,率先创建了一种新的编纂体例,包括六大板块: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编者按语、外国学术。《编年》的编撰力求揭示以下“四大规律”:

  (1)注重中国学术史的宏观发展演变历程,以见各代学术盛衰规律。

  (2)注重学术流派的源起、形成、鼎盛及至解体历程,以见学术流派的兴替规律。

  (3)注重学术群体的区域流向、位移、承变历程,以见学术中心的迁移规律。

  (4)注重中外学术的冲突、交流与融合历程,以见跨文化的学术传通规律。

  同时,通过《编年》的编撰也揭示了:

  (1)中国学术史的叙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充分关注到边疆以及少数民族的学术、文化成果,展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丰富内涵。

  (2)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充分关注民间思想、底层思想,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文化面相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充分显示了中华文明的立体样貌

  (3)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眼界。而是充分考虑到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因素,甚至地理因素,在学术流变中的影响,展现了思想史复杂的背景图像。

  (4)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不仅仅是形而上学的独奏曲,通过对中国学术的溯源,展示了中华学术多声部的合奏,以及独特的学术进程以及阐释方式。

  《中国学术编年》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超大型工具书。该书收录学者四万五千余人,论著四万五千余篇(部),数量与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学术编年著作。为了便于使用,该书每卷后都编有详细的“人物索引”与“论著索引”,以充分发挥其学术著作兼工具书的双重功能。

  《中国学术编年》取材注重收集第一手文献材料,主要依据历代正史、私史、实录、会要、起居注、方志、档案、文集、专著、类书、谱牒、笔记等,同时博采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参考港台学者出版的同类或相关的书籍。

  中国梦,即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很重要的一环。而《中国学术编年》的编撰出版无疑是具有奠基意义的基础工程,其对未来的中国学术、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与发展准备了最基本的文献,同时也定能够为“重写学术史”、“重建中国特色的学术史”做出自己的学术贡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