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大秦帝国》:为中国文明寻找阳刚代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0月30日11: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蔡梦吟

 


  《大秦帝国》第二部《纵横》于今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这是继2009年《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引发收视轰动之后,《大秦帝国》系列又一次重回荧屏。它以宏大的历史气象和厚重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大批观众,其收视率一路飘红的同时,也让学者孙皓晖的历史著作《大秦帝国》再度获得广泛关注。日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京举办全新修订版《大秦帝国》作品研讨会,乔良、雷达等十余位学者、评论家现身,探讨该书关于中国文明核心价值的时代意义。

  身为共和国同龄人,孙皓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趣浓厚。从1993年起,孙皓晖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历时16年创作了历史巨献《大秦帝国》。它共6部11卷,505万字,描述了秦兴亡生灭的全过程。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全新的铁器文明。但这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孙皓晖认为,中国原生文明的高原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富于虎狼精神和创造力的秦则是这个文明高原上的最高峰,对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精神影响深远。

  著名军旅作家、空军少将乔良称《大秦帝国》“为中国新时期以来不多见的历史佳作”,在他看来,这部巨著揭示了中国数千年来历史的来龙去脉和根源核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史,就是一部‘鼎盛——腐败——重整——归零’的历史,这在《大秦帝国》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乔良告诉记者,随着发展,中国的崛起担负着一个历史使命,未来世界将会出现一种新的文明。

  评论家雷达称自己看腻了文坛上所谓“历史小说”的解构、娱乐与消遣,《大秦帝国》“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作出了大胆评判”,让他颇感振奋,也令读者耳目一新。他说:“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基。秦帝国开始的中国原生文明更加灿烂更加复杂。秦帝国是中华文明脱胎换骨大转折的时期,而当代也面临着与彼时代相近的问题:即,如何创造新的国家形态和现代文明、如何走向法制文明、如何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等。”

  与会专家表示,所有的历史叙事都是当代叙事,《大秦帝国》里无处不在对家国命运的剖析,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观照。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今天处在全球化时代,‘帝国’不是在民族国家的疆域里而是全球乃至宇宙的范围内建构的。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读《大秦帝国》,追问大国何以成为大国,就会看到作者思想的博大精深。”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是出版界最早推荐《大秦帝国》的专家之一。他回忆自己当初是“手不释卷”地读完了该书,因为“在苍白、孱弱的当代文坛,这是一部少见的、有时政精神的历史著作。”与许多作家只热衷于描写小情小爱、细枝旁脉相比,谢有顺觉得孙皓晖的作品贯穿着对历史问题的辩证思考,体现了“直面主要真实的勇气和能力”,这种回答历史核心问题的雄心令他十分感慨。

  历史情怀难自抑,因而《大秦帝国》中穿插了作者的诸多论述。这曾招致学界的质疑:史著中可以议论吗?谢有顺认为:“所谓的技巧不是问题,枝节永远影响不了主干。”

  作家出版社总编辑、评论家张陵则用“内力旺盛、格局宏大”8个字来概括他对此书的读后感。他认为:“这本书有可能改变我国当代学术思想走向。”在他看来,目前我国的现当代文学集中于剖析人性。而《大秦帝国》站在中华文明的立场和高度上写作,影响深远。”

  《大秦帝国》所刻画出的文人风骨,让不少专家心生共鸣。评论家贺绍俊说: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正是大秦帝国建立过程中奠定下来的。文人独立的思想品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从书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思想根基。”贺绍俊强调,在如今中国,这样的风骨正是人们所缺少的,却也是中华复兴所必需的。

  生于陕西三原的孙皓晖自称“老秦人”,在该作品中他花费了大量心血为“暴秦说”重新诠释,把秦始皇的功过放在深刻的历史语境中解读。乔良认为孙皓晖“辩诬正名用力过猛”,谢有顺却认为“它面对两千年来的历史偏见正面论述,是一个创举”。孙皓晖说:“我长在陕西,这里是中国文明的根源。我只是要为中国文明寻找阳刚的代言而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