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行进中的军事文学时代的精神驻守(梁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01日11:07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郑州) 梁宁

  阅读提示 | 军事文学一直都是文学中的重镇。无论是战争年代,大革命洪流下苦仇叙事和英雄人物的范本,还是反思年代,走向内心让个体浮出历史洪流的人性叙事,抑或是和平年代的今天,灌溉着热血与梦想的新式军旅题材,人们在描绘着战争、军队、军人的军事题材文学作品中,总是投射着自己的家国、人性与生存情怀。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军事文学始终都以一种坚毅的姿态,为人们凝聚着精神力量。

  从模式化到人性化 军事文学真正走进文学范畴

  “军事文学”概念的初步形成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由于革命战争的政治宣传需要,军事文学作品的发展几乎都陷入同一个模式:苦大仇深的人参加革命,在斗争中成长,最后迎来战斗胜利。虽然也有《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红日》等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但这个时期的军事文学作品,整体上缺乏人物的立体面貌和历史深度,因而在艺术上的成就并不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反思文化的热潮,在这个被称为“军队作家文学写作中一个奇特的历史标高”时期,一批年轻的军旅作家凭借着生平回忆与历史记忆,开始对以往的军事文学传统模式进行有意识的颠覆与反叛,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部部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

  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徐怀中发表于1980年代初的短篇小说《西线轶事》,这部作品以清灵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六名女电话兵在自卫反击前线的战地生活,徐怀中在小说中剔除了以往革命战争题材作品中高亢的英雄口号,代之以点点滴滴的人性化细节,展示出一群年轻人在战争中的真实面貌。以《西线轶事》为发端,一大批优秀军事文学作品相继出现,其中朱苏进的中篇小说《射天狼》、《孤独的炮手》等作品,将军人放在整个社会人性的思索中,开拓了塑造和平时期军队新人形象的文学道路,随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一个普通的边防连队,展现了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用叙述祖辈们隐秘旧事的口气,写下了“我爷爷”余占鳌司令一个土匪及其部下们英勇的抗战史,莫言在军事题材的下面,同时打出了“新历史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两面大旗。

  这一时期军事题材文学打破了模式化的英雄主义情结,转化为关注战争中个体的“人”,并对社会进行一定的批判反思,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使得军事文学风靡一时,并被改编为各种影视作品广泛流传。

  从沉寂到喧嚣 影视剧引发军事文学市场热潮

  到本世纪初,军事文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下慢慢开始沉寂。而后,《亮剑》、《历史的天空》、《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一批新的军事文学作品相继出现,这一时期的军事文学作品从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社会进程中走出来,多聚焦于军人军旅生活的平凡一面,强化军人个人性格魅力,受到读者喜欢并逐渐成为大众阅读时代一种类型小说,特别是在网络上,军事文学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题材之一。

  被誉为军事题材开山人的知名图书出版人甄煜飞,曾一手策划出版了《士兵突击》、《狼牙》、《兵王》等市场大热的军事图书。他认为,在《狼牙》之前,中国军事文学的作者大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著名老作家。他们创作出的文学作品,从文学角度上来讲有很高的造诣。但是,从图书市场销售情况来分析,购买图书和观看电视剧的人,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而中国的图书市场却缺少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军事文学作品,《狼牙》、《士兵突击》等就是在这样的市场前提下诞生的。

  由于军事题材的火热,许多著名的影视剧导演也把目光投向了军事作品。在之前,《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作品已经被成功搬上屏幕,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一位著名影视制作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军事题材的影视节目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将会热下去,而已经流行的军事文学作品无疑是非常好的改编拍摄题材”。

  曾在2009年策划过“建国六十年最具代表性的军事作品”票选活动的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黎宛冰认为:“这两年来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引发了军事文学的热潮,这是有原因的,在当前浮躁喧嚣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亲近简单而主流的价值观,而军事题材一直所强调的坚定、自律、勇敢等品质,正好提供了一种简单亲切的价值观,而且它在操作层面上并不复杂,非常贴近生活,又可以自我激励。”

  虽然影视剧的流行引发了军事文学的热潮,但是蜂拥出现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的。在“建国六十年最具代表性的军事作品”票选中被网友追捧、登上榜首的《血铸的番号》一书作者长缨就认为:军事文学倘若无法体现出军人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军事文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