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大江健三郎《水死》中文版首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22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 觅

  7月16日,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水死》中文版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陈众议、阎连科、陈晓明、彭学明、吴晓都、许金龙、徐则臣、崔曼莉、吉川竹二等与会研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驻守冲绳的日军强令当地民众集体自杀。大江健三郎曾发表长篇随笔《冲绳札记》揭露这一事件,后被当年驻守冲绳的两个日军军官以损毁名誉罪告上法庭。大江健三郎在被告席上答辩过程中的思考,也成为《水死》这部小说最初的构思。小说的主人公以作者亡故的父亲为原型,真实反映出日本二战前后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该书2009年在日本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作者“晚年分量最重的作品”。大江多年的好友、中国作家莫言表示,读这部作品让自己想起屈原《离骚》中的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研讨会上,“很难读懂”成为不少人对《水死》的评价。与会者认为,《水死》的整体故事简单,但叙事结构非常复杂。他的写作资源抽离了日常生活,尤其是晚年完全进入了教科书和图书馆式的写作状态,体现出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再加之其对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关注等内容,都加大了作品阅读的难度。作者与主人公的经历相似度很高,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私小说”色彩。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家本人,就无法有效和充分地理解其作品,因为作家深刻地参与了小说的思想和意蕴的经营,他本人的生活与作品也形成了互文乃至同构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过去经典小说的更加宽阔和复杂的叙事模式。

  对于此次金城出版社推出的《水死》中文版,译者许金龙透露说,2009年大江健三郎带着《水死》的校样来中国开会时,学者们的探讨促使他对作品的结局进行了不少修改,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以更多思考的空间。在许金龙看来,大江通过该书对自己的精神史进行了解剖。这部作品以主人公父子两代人的命运交织为主线,直接触碰日本战后遗留的诸多社会问题,并从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知名小说家,1994年凭《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广受中国读者的喜爱。他近期创作的《奇怪的二人组合》三部曲及姐妹篇《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和《水死》等长篇小说,显现出作者在现实的绝望中左冲右突、试图为这个世界寻找“希望之所”的愿景。

  此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