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孙海芳散文小品集研讨会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27日15:32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4月26日,由兰州市作家协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丝绸之路》杂志社、兰州铁路第一小学联合主办的孙海芳散文小品集《这些字,那些事》举行。

  孙海芳,女,西北民族大学文学硕士。兰州铁路第一小学教师,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特约记者。《这些字,那些事》于2012年12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书精选了40个有代表性的汉字,由字展开,串联了相关兰州的民俗、典故、传说,将作者与字相关的想法、经历与感想融入其中。文中配图是学生在对文字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所画的涂鸦之作,笔触稚拙,引人入胜。

  重大经历的影响,是沁入肌肤的,无须掩饰,它会在不经意间的小细节处流露出来。这本书中,可以体会到一名小学教师从事十年语文教学的点滴印记。卷二“那些话”中,刚入校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稚拙的言谈令读者心生爱意,又忍俊不止。“今天谁来接你?”“我的哥的爷”,细节处闪现着记录着的有心;“教”字,由反文旁的击打击打之意展开,体现出孙海芳智慧的教育理念;“诗”字一文中,本已琐碎、繁杂的教学工作,因心态的改变被孙海芳誉为“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一首诗”;小古文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走”字,孙海芳追本溯源,谈到了现今教育中理性文化的淡化与丧失。篇篇文字,散发着教育者有心的感悟。

  孙海芳是老兰州,《这些字,那些事》一书中,随处可以感受到家庭文化氛围对她的熏染。卷一“那些人”中选到的“祖”字中,她谈及,唯有家教才能将华夏文化中最基本最深层的敬始慎终的忧患意识渗透、传播下去,在此文中,孙海芳用随笔散记的方式,谈到了自己的祖辈,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大众状态,能引起有相同经历者心有灵犀的共鸣;“歌”字,从曾在兰州生活着的王洛宾老先生谈起,写到了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艺人们朴素执着的人生态度;“州”“城”等字中,都是我们日日所见,所感的事物,化作铅字后依旧亲切。

  孙海芳的笔触,纯净干练,所谈之事,恰到好处,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无法一蹴而就。书中所选文字,找不到理论描述的晦涩,即使离我们遥远的汉字渊源,也显得温暖可触。每一汉字拓展开来之前,总会有一段与之贴切的诗歌、名言导入,文学性较强。卷四“那些事”中,孙海芳用游记的形式谈到了“行”与“游“的区别,一个人漫步在古镇中的闲散,寒冬里独自在西藏的寂寞,文字的力量令人沉浸。

  2013年4月号《丝绸之路》理论版专门刊发了兰州市文联主席汪小平,甘肃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方忠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伟,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朱忠元,文学博士王小英、史淑琴等评论家的评论文章13篇,从创作手法、文化底蕴、教育理念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评论。

  著名评论家、上海《文学报》资深版面主编朱小如及来自省市的领导、作家、评论家、研究生200多人参加研讨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