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专家呼吁对上海当代杂文家要有研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7日11:34 来源:文汇报 陈熙涵

  《江曾培文集》近日出版 专家呼吁对上海当代杂文家要有研究

  上海是个有杂文传统的城市。出现了鲁迅、瞿秋白、林放、罗竹风、何满子、郑拾风、冯英子、陈虞孙、柯灵、黄裳等杂文名家、大家。论及现当代杂文作家群体,江曾培是绕不过去的,他既属于老一辈传统杂文家队伍的重要干将,又堪称新时期上海杂文界的领军人物。日前,《江曾培文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集7卷,共计500多万字,集中展现了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的江曾培广博的知识与犀利独到的思想。12月12日,上海出版集团举行《江曾培文集》出版座谈会。

  江曾培勤于思考,年届80仍笔耕不缀,按他自己的说法,写作成了他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说,跟江曾培认识并结缘40多年是件幸福的事。他认为江曾培为人为文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脸皮要厚、手脚要勤、心肠要热、骨头要硬、脚跟要稳。脸皮要厚跟他做记者的生涯有关,体现为一种执着的精神。他经常说:“别人把你从门里推出来,你要想办法从窗口再爬进来。”而勤奋是一个好的杂文家的必备素质,江曾培至今还保持了每天写两篇有见识有观点的文章的习惯。心肠要热,一个杂文家要有拥抱生活的热情,同时要对社会、人情、世故看得透,并且敢于说话。脚跟要稳,是指老江做人为文有坚定的立场,不人浮于事,不附庸风雅,所以他写出来的文章至今看来仍然经得起时间的冲洗和考验。

  沪上另一位杂文家陈云发提出,即使是现在,上海杂文作家队伍力量依旧不弱,但目前上海杂文界的状况,却又总让人觉得“气势”不够。他认为这主要是社会对上海的杂文家研究不够,而为杂文家作传,好像成为学者和传记作家从不注意的领域,这是很遗憾的。他呼吁,学界应该重视对上海杂文和众多杂文家的研究。

  集出版家杂文家与文艺评论家于一身的江曾培,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曾获韬奋出版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其文艺评论生动犀利,富有创见。他发表于1981年的《微型小说初论》,是最早一篇关于微型小说的比较系统的专论,为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为出版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说,作为一个出版人,出一本好书、出一套好书尚属容易,但倡导一种文体是难能可贵的,江曾培先生却做到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