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5月27日14:5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解放军报编辑部

题  记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习近平   

  

  甲午秋日,古田。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邀请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午餐的内容非常简单:红米饭、南瓜汤……

  统帅和士兵一起吃“红军饭”,此情此景,寓意深长。

  这令人想起多年前一位学者的话,“文化是有灵魂的故乡”。从这个角度看,“红军饭”作为红军文化的重要符号已经超越本身,它的味道是源自人民军队灵魂故乡的味道。习近平主席让大家品悟的,正是人民军队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色。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在这个人民军队出发的地方,习近平主席鲜明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在距离此时半个月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切勉励:“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并赞同“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样的“风花雪月”。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结束后,习近平主席视察部队时又多次和官兵们谈起“强军文化”:

  “要打造强军文化,巩固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坚定官兵革命意志、升华官兵思想境界、纯洁官兵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的讲话)

  “推进强军文化建设,激励官兵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引导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驻昆明部队时的讲话)

  这些明确指示,让我们深深感到,习近平主席对军事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打造强军文化”已经成为习近平主席治军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就不可能准确理解强军文化的真正内涵。

  文化无处不在。在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层面,文化可能表现为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等。军事文化就是这些内容在一支军队中的表现。

  我们可能无法用一句话囊括文化的所有内涵,但毫无疑问的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整体素质,理解文化首先应摆脱类似“文化就是文化知识”“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文化就是文娱活动”这样的简单认识。

  80多年来,军旗跟着党旗打江山、守江山,在艰苦卓绝中改变了民族命运,创造了历史辉煌,也积淀了宽阔厚重的先进军事文化:

  那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延安窑洞里的彻夜灯光,太行山上的抗日烽火;

  那党旗下举起的庄严手臂,敌人屠刀前昂起的不屈头颅,泰山压顶时挺直的民族脊梁;

  那刺破长空的冲锋号角,卷起硝烟的猎猎战旗,威震敌胆的英雄名字;

  还有那地平线上涌来的小推车,上海早晨一眼望见的露营者,地震废墟中托起生命的迷彩……

  这些,都蕴含着我军的文化。

  这样的文化清晰地告诉我们:强军文化是沿着革命先辈铸就的精神血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实现强军目标为核心指向的文化内涵和形态。

  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强军文化也包括诸多层面的内容。它既包括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也包括时代发展的文化元素。最重要的是,“实现强军目标”规定 了强军文化的根本属性,构成了强军文化的鲜明特质。无论何时何处、以何种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它都会让人强烈感受到,那永远不变的军魂,那震撼人心的血性 豪气,那始终不改的宗旨和本色……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精神血脉可以传承延续。先进军事文化曾经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而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军文化将继续承担起支撑强军事业的时代使命。

  

  军事统帅的治军方略,总是根植于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考量。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文化发展不会因为战争结束而停止,文化命运也不会因为战争胜利而停留在让人陶醉的地方。就像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所说:“战争的 精华,不是在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军事文化要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力量源泉,否则就抵御不了风险,抗拒不了侵袭, 守不住曾经的辉煌。

  当我们把视线从今天投向更远的日子,我们深深感到,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强军文化”的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 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此,强军目标作为部队建设的“魂”和“纲”,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官兵的心头。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强音激 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军事文化如何跟进强军实践的步伐,如何继续激励我们去实现伟大的梦想,构成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

  去年,恰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年。对国家民族落后挨打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军队。在这样弥漫着悲愤与痛楚的日子里,中华民族记忆中的百 年悲情,一次次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也一次次让人们把思绪引向深刻的历史反思与文化自省。殷鉴不远,刘公岛的目光仍在遥望今天的中国军人。

  一段时间以来,徐才厚案件、谷俊山案件以及随之曝光的“军老虎”,就像崖落巨石,沉重地砸在广大官兵的心上,震惊,疼痛。为什么“管灵魂的出卖 灵魂,管反腐的带头腐败,管干部的带头卖官鬻爵,讲艰苦奋斗的带头贪图享乐”?有识之士感叹,当前军队出现的腐败问题、“四风”问题等,从深层次究理,也 可以说是文化出现了问题。

  与此同时,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网络极力鼓吹“军 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让一些抹黑人民军队和英雄人物的言论屡屡成为舆论焦点。相比以往,“政治转基因”“网络文化冷战”等意识形态领域 里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更加尖锐、更加紧迫。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无论是文化支撑事业的使命要求、屈辱历史的文化反思,还是文化健康的现实考验、意识形态斗争等,都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密切相 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样的问题怎样应对,能不能得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军队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强军事业能否顺利推进。

  “远谋,谓不为一时之计,而为长久之规也。”就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一支真正走向强大的军队,不仅依赖于武器准 备、训练准备、联勤准备,更少不了文化准备的支撑。文化准备的效果不可能像子弹的射程、舰船的吨位、炸药的当量那样被准确计算衡量,但它的无形力量往往超 乎人们的想象。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打造强军文化”,就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文化准备。

  四

  成就强军事业,首在立人。以文化力量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所在。

  回顾习近平主席关于强军文化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字里行间都紧紧连着一个大写的“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实现强军目标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不同的军事文化注定塑造不同的军人,不同的军人也将最终造就不同的历史。

  上甘岭之役,美军在40多天内动用6万多兵力,同时以飞机大炮朝我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把上甘岭主峰足足削低两米,最终也没能拿下这个由中国士 兵把守的高地……多少年之后,美军曾多次用电脑和沙盘模拟当年战场,试图求解其中原因,最终亦未得结果。上甘岭成了他们无法破解的“东方之谜”。

  对于“东方之谜”的谜底,我们心里最清楚。正像秦基伟将军曾说:“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

  世界观、价值观和思想体系是什么?恰是军事文化的灵魂所在。

  长期以来,人民军队以军魂为核心的先进军事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赤胆忠心的革命军人,也成就了一支支辉耀战史的铁血团队。试想,如果不是这样 的文化,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不管有人多么位高权重,只要反党图谋一旦暴露,就将陷入孤立,连一个警卫员都拉不走?如果不是这样的文化,怎会在饥寒交迫的 处境下,首先饿死的是炊事班长,首先冻死的是军需处长?如果不是这样的文化,世界上还有哪支部队敢于把“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 同归于尽”宣称为“普遍现象”?

  应该看到的是,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深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军事文化对军人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战争与非战争状态,其结果可能千差万别。同 革命先辈比起来,今天官兵的精神世界里,人生的苦难,对战场残酷的感受,都远远少得多。与此同时,军营外面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眼花缭乱的各种文化产品 等,也对军事文化的影响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相对于革命战争年代,军事文化在和平环境中对人的培养塑造,更具挑战性。

  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也应该充满足够自信。“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回顾人类文化史,一种文化之所以是先进的,就是因为它有 着非同寻常的坚韧与影响力。特别是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它总能展现出征服人心、叩击灵魂的强大力量,源源不断地孕育和催生那些在关键时候支撑命运、推动 进步、成就事业的民族脊梁。

  强军文化就是这样的先进文化。它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民军队革命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又融入了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强音,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将是旷日持久的,它在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富有张力。

  ——强军文化构筑官兵灵魂世界。

  是什么支撑了我们的灵魂世界?是理想信念,是人生信仰。对于我们军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仰。

  人的信仰从确立到强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始终离不开文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就像一部《共产党宣言》,曾经让多少有志青年毅然投 身革命,让多少忠勇之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今天回看那些用生命谱写忠诚信仰的革命先辈,他们人生历程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文化成果构筑了他们的灵魂世界,支撑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

  党的创新理论是强军文化最本质和最精华的瑰宝,也是构筑新一代革命军人灵魂世界的支柱。但有的年轻官兵一谈起理论,就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似乎学理论、用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事,和自己没有太多关系。少数官兵政治意识淡薄,是非界限不清,多少都与此有关。

  其实,理论并不“冰冷”,理论也并不“灰色”。回想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让内外交困的红军看到了红色的希望,重新踏 上漫漫征程;正是《论持久战》,才让广大军民在饱受外侮中坚定了必胜信念,在艰难抗争中更加坚韧、更加顽强……党的创新理论既是党领导革命事业的思想指 南,又同每一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对人们振作精神、坚定信心、实现理想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理论上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对党的“忠诚度”。我们只有更加有效地点燃起官兵学习理论的激情,充分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三进入”等 有效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把“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梦想深深植入官兵 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官兵真正从情感上增强与党的血肉联系,在思想中铸牢军魂意识,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强军文化增强官兵打赢本领。

  文化之所以能承载和传递文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承,使人们不断提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军事思想理论为代表的军事文化,从来都是军人增强打赢本领的宝贵资源。

  “兵之胜道先胜”。井底之蛙很难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胸怀,向隅而立不可能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角。战场上指挥员之所以能运筹帷幄、决胜 千里,得益于他们平时对古今战例的研究和对谋略知识的学习与灵活运用。曾在革命战争年代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名将粟裕,除了个人非凡的军事天赋,还有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在战争年代多次参与办学的经历。他一边打仗,一边通过授课总结军事理论,吸取成功经验,还编写了《游击战术讲授提纲》《实战经验 录》等重要教材,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位威震敌胆的军事家。

  强军文化蕴含着历久弥新的军事智慧和当代军事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最新文化成果。新一代革命军人只有充分吸收这些宝贵资源,使自己具备深厚的军事知识底蕴,才能练就更加过硬的打赢本领。

  ——强军文化砥砺官兵英雄血性。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让处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生活空间的人实现心灵上的连通,共享生命的体验,让一种精神得以不断延伸。

  就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样的诗句,每每吟诵就让人豪情满怀;就像军史馆中那把拼弯的刺 刀,只要官兵一见到它,就会立刻对它肃然起敬;就像《英雄赞歌》这样的旋律,即使你听过千百回,它总能让你精神振奋,热血沸腾……饱含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品 格的强军文化形态,可以使一名战士瞬间成长,它是激励官兵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精神鼓点。

  那一回回惊心动魄,那一次次以命相争,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青春面孔,虽然都只剩下依稀的剪影,但他们留下来的英雄血性,以文化的方式得到了再生,就像光芒一样洒在每一名革命军人的心上;就像人类的基因图谱一样,永远不朽在人民军队的文化生命当中。

  ——强军文化提升官兵品德境界。

  文化把是非感、正义感、羞耻感等凝聚成一种行为规范,因此成为提升人们品德境界的重要途径。

  《吴子》中说:“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军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做人、当兵为官的准则,是履职尽责、干好工作的基础,是保持本色、树好形象的保证。

  强军文化提升品德境界,突出表现在为每一位军人树立了一种行为规范。回顾我军历史,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长征途中老百姓爱戴“守规矩的红 军”,从“南京路上好八连”到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中的生命救援,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作风与传统。这样的作风与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文化,深深影响着 一代代官兵的行为方式。

  高尔基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四个方面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 体。强军文化因为凝结我军官兵共同的信仰信念、目标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人的培育塑造也是整体的、全面的。优秀的强军文化成果,在触及灵魂的同时,往 往也会点燃革命军人的血性豪气;在张扬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往往也会激发一心谋打赢的责任担当……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却渗透到整个人格世界。

  

  强军事业是一项极具开拓性的事业,强军文化是面向新时代、不断追求创新的文化。

  “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情景就痛彻肺腑!”习近平主席这句话给全军官兵以强烈震撼。

  近代中国军事的落后,究竟落后在哪里?我们或许可以列出大段大段的缘由,但其中一种声音已经响彻我们心底:文化落后是军事落后的深层病根。

  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需创新活力与创新精神的领域。历史一再表明,军事文化越是富有开拓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强大。在军事竞争过程中,谁占据军事文化的制高点,谁就可能点燃军事力量迸发的引线。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进步,把技术的力量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很多固有观念,让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并深度干预和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

  “变则通,通则久”。强军文化要适应我军在民族复兴崛起进程中担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主动适应技术时代给军事变革带来的新趋势,给人们文化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回应强军征程的时代新呼唤、现实新需求,使强军文化与强军事业同频共振。

  ——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把强军文化的钢筋铁骨立起来。

  文化多元、文化全球化是信息时代文化生态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特征还将进一步凸显。

  军营不是与外界绝缘的孤岛。长久以来,在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环境下,社会的非主流文化、西方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文化输出不断渗透到部队,“官场 文化”“迷信文化”“潜规则文化”等封建残余也随之沉渣泛起……这些文化污垢在人民军队中不断扩散,逐渐显现出极强的破坏性。它一步一步侵蚀着人民军队的 文化肌体,搅浑了军事文化的“一池清水”,让部分人在无形中异化了理想追求,染上了娇气俗气江湖气,迷恋于当官发财过日子,甚至不惜走向犯罪。

  强军文化的底色是红色,强军文化的“精气神”始终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打造强军文化,只有牢牢守住强军文化的根脉,把强军 文化的钢筋铁骨立起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中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引导官兵彻底肃清流毒影响,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干扰,始终集结在强军文化的精神 高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清楚记得,习近平主席在论述战斗精神培养时,多次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 养,并给大家列举了一连串洋溢着英雄气概、深刻影响历代中国军人的传统诗词;我们清楚记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军政 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主要内涵,并告诫大家“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 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时代越发展,脚步越往前迈,越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打造强军文化,必须牢牢守住传统根脉,让今天的大树在传统根脉上不断发新芽、开新枝。 我们应该努力增强强军文化的感召力,采取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有效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战争旧址、书写 在红色典籍里的故事都活起来,让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传统,始终标注我们的信念,坚定我们的理想,点燃我们的血性,砥砺我们的意志。

  ——在军事变革的时代潮流中,把文化推动创新的风帆立起来。

  文化感世事之变化,立变革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恩格斯曾预言:“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 的改变甚至变革。”当今时代,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尖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武器装备、训练模式和战争形态都在不断 更新。在这种趋势下,军事创新极端重要,文化创新推动军事创新的任务尤为紧迫。

  应该看到,勇于创新的文化精神一直是人民军队鲜明的文化优势。从“支部建在连上”这样的制度创新,到人民战争理论这样的战略创新,再到游击战术 这样的战法创新,就是这一次次军事文化创新,才使人民军队一次次在艰难中扭转了被动局面,实现了军事力量的全面迸发。但也应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思 想保守、固步自封的根子不可谓不深。追求安定、畏惧侵袭、因循守旧曾一度构成封建社会的普遍文化心理,并直接成为近代军事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在民族文化 已经完全融入全球化文明进程的时候,在军事文化已经从机械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的时候,我们现在是否真正摆脱了思想保守的困扰?是否真正彻底斩除了安于现 状的文化惯性?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前,军事战略方针调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联合作战、实战化训练等构成了强军兴军的重要突破口,其中又涉及到体制障碍、利益纠葛、观念冲 突等多重深层次矛盾问题。打造强军文化只有把目光始终聚焦于这些矛盾问题,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下,勇于到中流击水,并以充满现实关切、适应发展潮 流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作出回应,打造强军文化的节奏才不会与现实脱节,才能紧紧跟进强军兴军的时代步伐。

  ——在民族复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把大国军队的文化形象立起来。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2014年,中国军队首次参加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环太平洋军演。在此前后,亚丁湾护航、马航客机搜救、抗击埃博拉病毒…… 中国军队以一系列的“首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军队将更多承担起大国责任。与此同时,随着部队设立开放日、院校交流培训、文艺团体交流演出等军事交流活动的 日益频繁,中国军队的形象更多地出现在世界视野,中国军队的文化形象将备受世人瞩目。

  形象力是影响力,影响力就是战斗力。特别是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战争形态突破传统界限,无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在这种背景下,一支军队的文化形象很多时候就是军事实力的化身,对政治、经济等整体格局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打造强军文化,必须具备世界眼光,让强军文化的坐标不断延伸,让强军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展。我们应该对国外的先进军事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 扬弃地予以吸收,通过不断的交流互鉴,让强军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性,更加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我们更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传播强军文化的优秀成 果,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向全世界生动展示大国军队的鲜明形象。

  太阳每天都会以全新的面容,朝我们的世界滚滚奔来。强军事业的脚步,让我们的思想不能再停留于昨天,而我们的目光更应该超越明天。

  结  语

  千百年来,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步伐,从来没有真正摆脱过战争的阴影。透过那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创伤与印痕,历史一再告诫后来的人们:战争法则其实从来不是刀枪下的屈服,最终是文化的征服;只有文化的强大,才能真正实现军队强大和民族自立。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此时,当我们推开时代的窗口,映入眼帘的是威武的三军将士迈向强军新征程的整齐方阵,而远处又传来灵魂故乡的回响。我们深知,文化曾经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历史,文化还将深刻影响我们追逐强军梦想的脚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