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88岁老太曾亲历开国大典 谈细节:红旗漫天飞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0月01日11:08 来源:成都商报

  88岁的成都商报读者谷文娟,

  最近在和朋友聊天时提到自己最难忘的事,是参加过开国大典。

  朋友告诉她,这么重要的历史记忆,应该让更多人知晓。

  于是,她向成都商报投稿,

  讲述65年前的今天,她作为“小兵”站上天安门广场的传奇经历。

  多少年了,每一次我到北京,哪怕只是路过,我都要去一趟天安门广场,就站在城楼东侧墙根下,在那个距离金水桥不足5米的地方看看城楼,看看广 场。但是,看着啊,总觉得陌生,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我第一次,也是这辈子印象最深刻的天安门记忆中,还没有这些东西呢。

  所以,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更喜欢闭上眼睛,那熟悉的景象就一下子在身边涌现,比我眼睛看着的还要清晰。旗帜、口号、人群,共和国诞生第一天从早 上到深夜发生在这里的每一个点滴,都铭刻在我心里,涂抹不去,历久弥新。有时候,好心的路人会把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老太太,你哪里不舒服吗?”他们看 我闭着眼睛,担心我呢。我笑着解释,1949年10月1日,我就站在这里呀,我看着国旗在广场的第一次升起。

  老伴羡慕了一辈子

  你才当兵几天啊

  就参加了开国大典

  1948年年底,我所在的四野十三兵团辅训师就在北平城外的昌平驻扎,为解放北平做最后准备。过了没多久,北平和平解放。解放之初,故宫并没有对外开放,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和老伴在1949年2月被安排去见见世面,参观故宫。

  这是我第一次进大城市,没想到就是去故宫,从昌平到北京城的路很差,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到,那时候没有从天安门城门下经过,而是从东华门进午门到故宫。说是参观,其实也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也没有人讲解。那些宝贝,我不懂也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参观完了就赶紧回去。

  这一年4月,我们进城搬到了铁狮子胡同处,我也调到兵团驻北京留守处家属学校工作,像我这样有小孩的妇女,当时就没有再随部队南下作战。虽说是 住在城里,还是不太习惯,我们那时候,虽说革命胜利了,可生活还是很艰苦,身上没有钱,也没有津贴,每人每天就是一斤口粮,一半是细粮,一半是粗粮。一个 月能吃一次素馅饺子,要两个多月才能吃一次肉。后来,司令部发了一部分打天津时缴获的罐头,有点像今天的午餐肉吧,大概一个有1公斤,有小孩的就一家发一 桶,我家发了一桶,我给我儿子断断续续吃了一个月。

  我们很少到街上逛,一是因为没有钱,二来觉得自己挺土的,我们这些家属,衣服是五花八门,什么颜色、款式都有,我就一身黑色列宁装,连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胸标都没有。所以最开始听到说司令部给留守处7个参加开国大典的名额时,大家觉得最大的困难是实在凑不够7套款式和颜色一致的服装。到9月28 日,司令部给我们送来7套棉布干部军服和7双黄色胶鞋,才算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我获得参加开国大典的名额,真的很幸运,按说我是没资格的,但我们兵团的司令员兼任卫戍区的司令员,对我们这些留守人员也有点小小的特殊照顾。 我老伴后来说,你才当兵几天啊,就参加了开国大典,我11岁参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都没参加呢。他羡慕了我一辈子。但我当时也打退堂鼓,因为当时已经 有6个月的身孕了,只是因为个子高,不明显而已。想一想要在天安门广场待这么久,心里很忐忑。我悄悄跟师长的爱人说这个事情,她赶紧让我打住,说这样的机 会太难得了,不去肯定要后悔。

  铁狮子胡同离天安门并不远,但因为交通管制,我们需要绕一大截路,因此我们在10月1日凌晨4点半就起床,洗漱和检查着装。5点半,我们带好全 天的干粮:每人3个馒头、两个煮鸡蛋、一块咸菜、一壶水,从驻地铁狮子胡同出发了。司令部参谋说,“你们算是代表兵团在前方作战的指战员参加开国大典的, 在整个庆典活动中一定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因为我们不是正式代表,不能上观礼台,又不能加入到广场有组织的群众队伍中,我们7人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东侧墙根下、距东侧简易观礼台之间5米 宽的一个通道口上。恰恰是这个位置,让我们7个“散兵游勇”距金水桥不足5米,前方无任何遮挡,是个便于观看阅兵和游行的绝佳位置。

  我们不是最早到天安门广场的人,甚至可以说,我们是比较晚到的那一拨,因为就位的时候,30万观礼的群众已经都到广场上了。清晨的天安门广场, 热闹非凡,彩旗飞扬、锣鼓震天,四周不时响起歌声、口号声。每个人都很兴奋,距离下午的开国大典还早着呢,可是革命胜利的喜悦让大家激情满怀,这股子劲 头,从进广场开始就没有消退过。

  单位同志等我转述

  我到现在

  还记得广场上的细节呢

  是啊,等到这一天,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是千百万人流血牺牲换来的。我的入党介绍人,承德隆化县的妇联主任,为了掩护同志们撤退,用手榴弹和敌人 同归于尽。记得在1946年,我在隆化县一个区的妇联里,县大队路过我们区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国民党军队已经进入承德,离我们这里只有100多里路,那个 时候没有电话、电报,消息闭塞,县政府早撤退了,可没人通知我们撤退。

  我们妇联有5个人跟县大队先撤退,中途有3位同志跟我们分开去张家口方向找已经撤退的县政府,我和另外一位女同志则跟着县大队一起。解放后,我们才知道,当天下午,妇联的政委就牺牲了,而往张家口方向的3位同志,则下落不明。

  我记得是1946年的9月18日,我们第二天要过敌人的封锁线,我们有枪的同志只有25人,敌人则是整整一个排的兵力。撤退的时候,队伍就我们 两个女同志,而我身体不是很好,正闹肚子疼。那天早上,县大队的副政委找到我说,马上就要过敌人的封锁线了,前方的情况还不清楚,可能会很困难,“谷文娟 你身体不好,我们决定你跟何指导员结婚,下午开会宣布。”

  我当时还不到19岁呢,这么大的事情,没征求意见,也不问同意不同意,我当时就懵了,但也找不到人商量。哭了一上午,下午还是硬着头皮去开会, 当天参加会议的就9个人,谈完穿越封锁线的事情后,主持会议的人就宣布,“今天谷文娟和何指导员结婚!”然后对我说,“谷文娟,这是何指导员。”连完整的 名字都没有告诉我!

  第二天我才知道,这个何指导员叫何芝伍。副政委后来说,晚上就要过敌人封锁线,情况会怎样,谁也不清楚,我老是肚子疼,总得有人照顾我。但在当 时的情况下,我连结婚对象的年龄、是哪里的人、什么职务都不知道,居然就这样结婚了,而且我们还相濡以沫过了几十年。我们是在凌晨1时开始穿过敌人封锁线 的,我爱人见我鞋不行,把他的鞋帮子拆下做鞋底,当晚我们急行军,走了130多里路,鞋底都磨破完了,不过总算有惊无险地穿过了封锁线。

  我后来想,要是说我这一辈子真有什么难以忘记的事情,值得骄傲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开国大典了,那时候连收音机都没有,单位的同志就在家 里等着我们几个人回去给他们讲开国大典,听别人转述也觉得很过瘾啊。还有一些人,就在天安门广场外面老远的地方,哪怕根本看不见广场,可是听听声音就觉得 满足了。而我,到现在还记得广场上的细节呢。

  林伯渠激动宣布升国旗

  请毛主席升旗…

  请毛主席升国旗

  大概是14时45分,天安门广场响起雄伟嘹亮的《东方红》,这是在告诉人们,共和国第一代领袖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15时,担任开国大典主持的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请毛主席致辞!”

  毛主席稳步走到麦克风前,挺起胸膛,用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代表4亿7500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广场上顿时沸腾了,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

  紧接着,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但他马上意识到由于太激动未说对时,立刻补充“请毛主席升国旗!”在礼炮声中,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16时整,阅兵开始。阅兵司令员朱德同志在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首先驱车检阅了各兵种。然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军队,解放全中国的命令!

  阅兵式过后,是身着盛装的群众队伍开始游行,群众游行的场面,尤为壮观,30万人通过天安门前,个个激情澎湃,人流滚滚如潮,红旗漫天飞舞,经 过天安门城楼的主席台前时,人们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有的停下脚步,不少人甚至涌向金水桥边,想把毛主席看得更清楚一点,多看上几眼。

  18时许,受阅的群众队列才完全走过天安门。19时,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又来到天安门城楼和数十万人民群众一起观看礼花。21时,联欢晚会结束后,我们才回到驻地。

  现在回想起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那浓重的湖南乡音仍在我耳畔回萦,威武的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的情形仍记忆犹新,30万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联欢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这,就是我永生难忘的开国大典。

  如今88岁的我,已走过了1949年后风风雨雨的65年,经历了艰难困苦与曲折,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一定会实现社会和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谷文娟 口述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整理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家符号

  主席画像

  八次更迭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彩色巨幅画像,是全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幅肖像画。这也是全亚洲最大的手绘领袖画像,用20天的时间完成,每年重画一次。画中 主人公的形象经过了8个版本的变迁,最终的版本是1967年10月1日确定的。之后的47年里,广场上的人不论走到什么位置,都会发现画像中那位老人的目 光,始终都在注视着你。

  很多人认为,毛主席画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被第一次悬挂的。其实不然,天安门上第一次悬挂毛泽东画像是在1949年2月12日 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那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悬挂的画像还有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一次悬挂这么多的人物画像,这在天安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

  现在这幅画像依据的是毛泽东第四张标准像。绘画任务落在了画家王国栋的身上,他在绘制时注重了眼神的表现,在慈祥和善的同时还表现出主席性格中 敏锐、机智和洞察一切的层面。很多人都说,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感觉主席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其实这并不神秘。毛主席画像是一张平面像,眼神平 视前方,如果绘画者的基本功到位,准确表达人物的神态,画出的画像就会呈现上面所说的效果。

  旗杆

  65年长高10米

  新中国成立后的65个年头里,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五星红旗已经升起不下2万次。 65年前,北平和平解放,为迎接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清除广场内的地面障碍物之后,一根22.5米的旗杆竖立起来,只不过当时的旗杆比 现在矮10.1米。那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按下按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根旗杆一直服役到1991年5月1日,一根更高、更先进的旗杆接替了它。对于那次“新老交替”,在国旗护卫队服役14年的护卫队指导员彭凯 说,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旗杆的高度、风格与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已不太相称,目前的旗杆总长32.6米(含埋入 地下部分),是首钢职工用四节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

  国旗

  每天都是新的

  按照《国旗法》,国旗有5种型号,最大的一种长288厘米,高192厘米;最小的一种长96厘米,高64厘米。不过,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国旗是个特例,长5米,高3.3米,是全国升降的国旗中最大的。

  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3天。国旗由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发放,每隔一段 时间,会把用过的国旗交给他们换新的。每面国旗上都有特殊的编号,印在旗身不显眼的地方。国旗本身也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经历变化。以前技术达不到, 国旗是用两面材料拼在一起,在阳光照射下中间会有一道印记,现在则是一整面缝制,看上去更漂亮。

  本组稿件据北京青年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