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日本动漫家手冢治虫颠覆观念:漫画无处不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17日17:20 来源:现代快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手冢治虫

点击进入下一页

手冢治虫创造的铁臂阿童木形象

  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到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樱木花道……这些脍炙人口的形象立刻就会浮现在脑海。要知道,“二战”之前, 日本漫画还只是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消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漫画家开始学习欧美的动画经验,才将卡通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动漫产业。

  手冢治虫让漫画“发声”

  那时的日本,新旧观念和体制互相冲击,集市上开始流行一种画满了故事的小人书,就是一格一格的图加上文字。1947年,一个叫手冢治虫的青年在 画法上把小人书进行了改造,他使用了变焦、广角、俯视等电影手法,这么一来,卡通人物就不再是一个呆板的姿势,变得生动起来。例如,把“啪”“咚”这样的 象声词“画”进画里。当时这个只有19岁的小伙子,颠覆了所有日本人对漫画的理解:原来漫画还能画成这样!

  1951年,手冢治虫开始连载他最重要的作品《铁臂阿童木》。这部漫画后来被制作成动画片,足足播了13年,手冢治虫的漫画大神地位由此奠定了 下来。1953年,他又连载了日本第一部面向少女群体的漫画《蓝宝石王子》。手冢治虫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人群制作不同取向的漫画的想法,在日本漫画史上, 这又是一座里程碑。从那之后,日本漫画分出了少年向、少女向、成人向、中性向、SF(科学幻想)向等细分类别,日本漫画的高度产业化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手冢治虫参考了迪士尼公司的做法,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他知道拼技术是不可能拼过迪士尼了,于是他进行了一场动画革命,不走技术路线,而是走 情节路线。为了省钱,他给特殊人物设计了特殊的动作,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背景下重复使用。另外,在迪士尼的动画片里,人物的口型和声音是完全结合的,但手 冢治虫的动画里人物说话时只动嘴巴。手冢治虫对院线没兴趣,他只看重电视媒体,希望达到有多少人看电视就有多少人看动画片的效果。

  在手冢治虫之后,日本又出现了一批富有才华的漫画家,比如宫崎骏、藤子不二雄、永井豪等人就创作出了《哆啦A梦》《机动战士高达》《火影忍者》等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商业角度看都非常成功,从这时刮起的动漫热潮一直影响至今。

  不做“超人”,“凡人英雄”在日本受追捧

  21世纪初,日本人放话:“美国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一半,我们应该占据另一半。 ”美国媒体把日本的冲击称为文化产业的“偷袭珍珠港”。不过这一次日本用的不是枪炮,而是动漫。

  根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相关的物品。那么,日本动漫为什么这么成功呢?

  动漫的流行,与日本这块土壤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日本,学生们被考试和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很少有机会和别人交往,于是开始在动漫里寻找自己的朋 友。而日本又崇尚团队精神,不鼓励个人主义,所以那些有冒险精神、个性张扬的成年人就在动漫里实现他们的梦想。与美国动漫的超人情结不同,日本动漫里的英 雄,大都是一些平凡人,“凡人英雄”也是日本人普遍的梦想。

  而且,日本有一代又一代国际顶尖的漫画大师,这些人使日本动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赶超美国。在这一点上,手冢治虫功不可没。他不仅创办 了第一家电视动画制作室,通过《铁臂阿童木》让世界认识了日本动画,更重要的是,他影响了日本人对动漫的态度。手冢治虫既给孩子画小人书,又给女性读者画 浪漫故事,也给男性读者画幽默漫画,还给报纸画政治漫画,他向日本人传递了这一理念:漫画可以无处不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