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本用22年写出的音乐人生奇书 郭平长篇小说《广陵散》首发暨研讨会召开
来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   2022年08月12日08:23
关键词:《广陵散》

《广陵散》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现场

8月10日下午,郭平长篇小说《广陵散》首发式暨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作协主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 ,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余琼出席研讨会。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量级文学评论家、音乐家、出版家参与作品研讨。

《广陵散》 郭平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广陵散》是一部罕见的完整呈现古琴艺术和琴人世界的长篇小说,故事涉及老中青三代琴人 ,由“琴”及“人”,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精神的最深处,折射了民族与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的投影。此外,作家郭平在作品中又融入了很多对古典文人及精神道统的理解,使小说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品格,呈现出了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传统文化仍坚韧存在的力量。

《广陵散》新书揭幕

嘉宾发言

汪兴国(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

《广陵散》除题材独特之外,作者也有一个独特的身份。郭平是教授、学者,还是古琴演奏家,因为身份的特殊,所以郭平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写自己所想,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把丰厚的修养和浓郁的人文情怀有机地融入进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中。另外,郭老师在写这部小说时没有任何的功利性,这是能够写好这部作品的内在原因之一。

丁捷(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郭平先生的古琴演奏和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气度风范,也让我们领悟到习总书记所说的,“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正是有了像郭平老师这样一直耕耘在火热一线、对文学有着神圣般静默持守的作家;正是有了像《广陵散》这样具有安静气质、历史质感,讲述中国故事的独特作品,江苏文学才有真正的枝繁叶茂,才有了攀登文学高峰的底气和勇气,要向郭平老师致敬。

张在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会后专访):

《广陵散》是一部以当代思维书写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古琴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以古琴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广陵散》是第一部将当代人生境遇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机融合的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它通过一代代琴人的命运,绘制了一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图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陵散》这样优秀作品的出版,是文艺社深耕原创文学领域的成果展示,我们去年策划承办了首届“凤凰文学奖”,在这个奖项的评选过程中,我们挖掘出了《广陵散》这样一部兼具传统精神与现代价值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接下来,传播好《广陵散》是文艺社的使命。

余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在从事教学的同时,郭平教授还一直在进行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广陵散》是郭平教授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未出版就获得首届凤凰文学奖,到它的出版发行,到今天的首发式和研讨会,都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也是文学院的喜事大事,同时也是献给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的一份厚礼。

汪政(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评论家协会主席):

《广陵散》既厚且重,还能把读者的阅读感受拿捏得很好。这不仅是写古琴的长篇小说,更把音乐、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聚拢在一部长篇小说里。它对当代音乐文化的诸多层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全景式构筑出了当下社会的存在面貌。

黄发有(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教授):

《广陵散》是一部特别的作品,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某种意义上,我读的时候觉得这部作品有比较浓郁的自传色彩。郭老师对中国古典文化研究得很精、很透,所以《广陵散》中有一种内在的抒情性,还有诗歌的气质。我觉得这一点跟其他作家的作品是很不一样的,他真的是把握了音乐内在的东西,而且把它呈现在一个文字的创造当中。

王春林(著名评论家、《小说评论》主编):

《广陵散》中,郭平老师真正做到了人、器、道的三位一体,所谓器就是小说所写的各种古琴,小说给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部分,其中就有对各种古琴的描写。然后是人,就是围绕古琴周围的人,有当下时代的,还有历史的。

道,就是小说所表现出的深刻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此外,这个小说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既表现了文化的理想主义,也表现了文化的世俗主义。所以整个小说既有对现实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世俗化倾向的批判,也有对兄弟之间手足之情的抒写和表现。

傅元峰(南京大学教授):

翻开《广陵散》,就像听郭平的演奏一样,感觉一个寂静的时刻即将来临。书中真正的声音并不是在琴上弹奏的,是对生活、生命、人生的弹奏,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弹奏。《广陵散》被打谱出来就是生命、灵魂与肉体,每一次不同拍子的演奏都在生成一个时空,这就是古琴的魅力。小说在古琴的高度发之情,在闹市维护寂静的空间,寂静当中又充满着生命美学。

王振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广陵散》的字句都有考究,并不故意卖弄,所以小说的文本虽然有三十多万字,读起来却一气呵成,处理得非常巧妙。读完《广陵散》,我思绪纷然,感慨多多,这是一部风雅别致的小说,是一部久经打磨的小说,是一部特别考究的小说,是挺立在当下长篇小说之林中的一部特别文本,虽然没有被喧哗鼓噪,但却会经受住时间淘洗终被认可讨论的江南文人小说。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中国的小说缺少艺术家的形象,一个人要搞艺术,你首先是天才。但小说里写到的两个主人公都不是天才,又想追求艺术。《广陵散》的结尾写的是琴没有声音了,但无声胜有声。另外,小说写出了“俗”,写出了情、精神生活跟物质生活的关系,写出了我们人是如何抵抗世俗世界的。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广陵散》讨论的是文化的东西,其中关键讨论的是人的问题,随着古琴乐器发生变化以后,一代人又一代人在撤离现场。郭老师是把写作作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精神方式的,对于郭平老师来讲,写作跟他弹琴,跟他烧饭、带孙女,跟他喜欢到小摊上买一个油条是是一样的,他的写作是无隔无间的写作,跟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

林东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广陵散”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它具有历史的穿透性。小说以此为题具有符号意义,在社会中作为精神传统穿透喧嚣,由此体现了作者的个性,以及对生命力的理解。《广陵散》以独特的、小说的方式帮助大家进入音乐,进入文学,同时理解音乐文化,理解其中的艺术精神,是一种对音乐文化、音乐精神的表述,而且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是传播文化自信最有效的途径。

刘志权(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郭平老师对于琴的理解体现了江苏的底蕴,这本书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冲突。整本书就像一首曲子,它同时呈现传统和现代的美学面貌,它思考传统如何面对现代,传统人格如何面对现在浮躁的问题,也思考与世俗妥协或者融合的度。由此,《广陵散》是一个生命之书,也是艺术之书。

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广陵散》表现出了时代的总体性,历史感和现实感交融,在小说思想力和表现力方面很突出,语言非常干净、幽默有趣。《广陵散》是一个充满浮雕性和多义性的大文本,既是关于琴的文学、哲学之书,也是关于琴人的心理与精神之书。琴在小说中是一个中介,是一座桥、一条船,小说通往更为广阔的生活、人性。它也是关于琴人多维度的成长的叙事,值得我们从多维度进行细致的阐释。

育邦(《雨花》副主编):

《广陵散》是独一无二的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的作者郭平本人远离喧嚣,一直走在清静的小道,那是通往天地万物的阔大之处。《广陵散》既是精神领域高山流水的途径,又是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人生图卷,是用生命写就的书,美、艺术和人间的食量喂养了这本书。《广陵散》与同名琴曲《广陵散》一样充满了文化的张力和文化的创造性。

何同彬(《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

《广陵散》是作家一生只能写一部的作品。以“古琴”为题材的作品很多人写,与古典文化密切关联的符号性的音乐媒介也有很多人可以触碰,包括我们熟悉的武侠小说、影视剧等,但是要写成《广陵散》这样的小说是非常困难的。《广陵散》里不仅描绘了一个艺术家的形象谱系,更重要的是郭平老师作为作者,他无论是通过古琴,还是通过《广陵散》身上所承载的文化,以及基于文化所产生的忧思,都在这个作品里引发了追问。

韩松刚(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副主任):

《广陵散》写出了感性的生活,写出了辽阔的孤独,还在周明这个人身上体现了现实感。郭平老师写出了一种自然而本然的东西,这是道家思想里非常追求的东西。小说的文化感特别强,在每一个方面,每一层级都有韵味。通过古琴非常具有文化韵味的记忆展现出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理解的意义。《广陵散》是一部寻道之书,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书中找到自己的道。

长篇小说《广陵散》作者郭平

郭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广陵散》作者):

这部小说写的是我生命的感觉,写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预设的概念,就是希望对血肉的人生、微小的存在有直接的感觉,没有高大上的东西在左右我。评论家们说这本书体现了一种“风雅”,我认为的风雅就是爱,爱就是悲悯,就是内心的芬芳。知音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但知音也跟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总有失去的时候。所以,《广陵散》也是一部写不断失去的小说。

我在40岁不到时开始写这个小说,那时我在无尽地眺望。但活到今天,看着亲人走了六个,我觉得我看到了生命的尽头,回头再拿这个小说来写,好像是现在的自己对青春的自己做了一次审判。

跟很多阅历非常丰富的作家比,我阅历不够,只能写自己,我无法做到像《广陵散》这首曲子一样充满杀伐之气。但我可以更加慷慨、更加慈悲、更加磊落,从而以这部作品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李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广陵散》的创作过程有着深刻的含义,从起意到成书,它经历了一个较为传奇的历程——22年,22年前郭平老师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那时我是他的学生。时隔二十多年后能成为郭老师的责编,我不仅深感荣幸,更感到同样有一种传统联系在师生之间、作者编者之间,让人倍感神奇、心安。

《广陵散》有着浓烈的时代背景和深邃的文化意味,《广陵散》中所深刻呈现的当代人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经过了22年,依然是一个深刻的命题,毫不过时,甚至越发迫切。《广陵散》不仅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古琴题材长篇小说,还是一部事关每个人的精神之书。另外,这部小说中的故事性、烟火气息,与无处不在的冲突张力完美结合,所以它还是一部极为适合大众阅读的作品。

(摄影:于邦瑞、小王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