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篇散文《娘》畅销百万的背后
来源:中华读书报 | 舒晋瑜  2022年03月08日07:47
关键词:散文 《娘》

 

一部回忆母亲的散文作品,出版十年间先后五次再版,多次被报刊转载,发行量超百万册——27万字,51个故事,几十家报纸连载,数百家媒体报道。《娘》就这样走进了亿万读者心中,从作家彭学明一个人的娘,成为亿万读者的“娘”。目前,这部作品仍在不断再版加印,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影视作品也在进展中。

“娘的来龙去脉,娘的前世和今生,是我认清自己的最好胎记。”彭学明的《娘》感动了读者,更成为出版界一个颇具典型的案例。《娘》讲了怎样的故事,又是如何成为畅销书的? 中华读书报专访作家、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讲述《娘》出版背后的故事。

一部真心的忏悔之书

娘去世的时间是2000年1月3日。然而,十年后彭学明才动意写《娘》。十年间,彭学明一直生活在深切的悲痛中和深深的自责里走不出来,常常是梦里梦外都泪流满面。

“我经常梦到娘在她住过的房间里哭。我爬起来去看,又没见着娘,就满大街去问,满山上去找,但最终都没找到。”彭学明说,这个梦和情绪至今还在延续。他想,自己是彻底把娘弄丢了,再也找不到娘了。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摔爬滚打伤痕累累时,他才明白世界上最疼自己的那个人再也不会有了,“再不会有人像娘那样牵挂你的一丝一息、一举一动了,再没有人像娘一样疼我、爱我、包容我、捍卫我了。于是,我终于明白我的自私、任性和自以为是,不但没有赡养好娘,反倒伤害了娘,才明白我并不是一个人人称赞的孝子,而是大逆不道的孽子。我应该为此写点什么、留点什么,算是对母亲是个交代。”

作品写娘艰辛的一生,也写了“我”和娘不断发生争执的一生。毫无疑问,作品是成功的,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娘含辛茹苦的形象生动感人,“我”的自私、冷漠、无情也令人生发很多感触。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撕开伤疤坦陈自我确实需要勇气。

之所以有勇气撕开自己,是因为彭学明的写作动机是朴素的。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向娘检讨,忏悔自己对娘的不顺不孝。“既然从心底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了,还有什么好遮掩的?既然是向娘讲心里话,还有什么所顾忌的?这正是知耻而后勇,坦荡则无畏。”彭学明说,自己远没有像大家认为的那么伟大,并非有意地去代表天下儿女去唤醒什么,只是以自己血淋淋的事实提醒大家,不要在拥有父爱母爱时不理解、不珍惜,甚至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去抛弃,等到失去了又椎心泣血地去追忆、去忏悔,犯子欲养亲不待的错误。

他的内心是疼痛的,娘去世了,自己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了;他又是悔恨的,自己没能善待娘、珍惜娘、读懂娘,没有好好地知娘心、顺娘意、报娘恩,让娘跟着他受尽了委屈。在一遍遍地写作、删改过程中,彭学明对娘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觉得娘不只是养育儿女,还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儿女,娘用她的言行,不声不响地教育、纠正、成就我们。在写作《娘》的过程中,彭学明感觉好像重温了一次母爱,娘又重新回到了身边。

2012年1月16日,彭学明回到娘的老家,踏上寻亲之路。因为娘在世时曾多次提及想回老家看看,他却没能带娘去。娘去世后,这个心愿成为他的愧疚。“我决定替娘去看看,完成娘的心愿,也算对娘赎罪。”在寻亲的过程中,彭学明才更加认识到一个人根的意义。认祖归宗,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与文化情结,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一个人连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知道,是极为可悲的。

曲折而漫长的出版之路

《娘》写完了,不到八万字。彭学明找了20个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阶层的读者看,只提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讲真话。阅读反馈的结果,全说感动得数次流泪,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散文选刊》主编凌晨两点读完后给彭学明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感动。

至此,彭学明才有信心将作品寄给刊物。《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收到后,立即决定撤换掉三校已经完成的稿件,以最快的速度推出《娘》,就这样,《娘》在2011年的《黄河文学》第10期问世了。紧接着,《新华文摘》文学专栏以最快的速度转发了《娘》。《散文选刊》分六期连载,《中华文学选刊》《新湘评论》等杂志也全文转发。

此后,《娘》先后经过四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散文选刊》转发时增加了1万字;第二次修订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彭学明从原来的18个章节、18个故事,增加到37个章节、37个故事,字数也由8万多字增加到20万字;第三次修订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再版时,对一些字句的修订,特别是把一些感情爆满的排比句进行了弱化和稀释,使得感情更深邃深沉,字句更平和亲和;而第四次修订,增加到51个故事、27万字,最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彭学明表示,之所以要不断修订,一是《娘》出版后,父老乡亲又给他讲了很多娘的故事,而他也在不断回忆中又想起了很多娘的故事;二是为了作品更完美、更对得起读者、经得起时间考验不断反复修订。

作品发表后,《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新华社也先后7次面向全国发布通稿,《娘》的销售超一百万册。有一次彭学明去湖南张家界永定区讲课,当地买了400册《娘》让他签名,彭学明一看,很多错页、倒装,图书馆当场扫条形码验证时,发现全是盗版。

反思创作与出版背后

《娘》出版后,有评论将其与《忏悔录》作比。彭学明视为对《娘》的一种认同与褒奖。他心里明白,这并不代表《娘》就是文学经典。《娘》虽然畅销10年了,仍需经过时间层层过滤和检验。

《娘》出版后,先后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彭学明分析,之所以能够引起一定反响,其一是情感的共鸣和共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读不懂父爱母爱、不理解父亲母亲的儿女大有人在,只是从来没反思和自省过,对父母的亏欠和愧疚一直沉睡着。当他把这种愧疚、亏欠写出来时,也唤醒了读者,从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很多读者开始是边读边骂我,恨不得把我吃了,越看到后面越觉得自己就是彭学明,自己在不知不觉干着跟彭学明一样的事,伤害父母太多,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对彭学明的恨也就变成了敬,觉得彭学明撕开自己照亮了他。文学照亮生活,文学点亮人生,《娘》在无形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彭学明说,很多单位之所以人手一册甚至集体讨论,除了这种共情和得到灵魂的洗礼,还在于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要引领社会风尚、为时代明德,《娘》也在无形中起到了这样的功用。这是《娘》为什么在民间民众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所在。

原因之二,则是彭学明在作品中力求追求艺术的完美品质,让读者不但能够得到心灵上的洗涤,还能得到艺术上的审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必须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才能立得起、留得住、传得远。

《娘》的成功,也使彭学明不断反思与总结,他感受最深的是,写作不能是为了功利去写作,越功利,越得不到功利。“这个时代不是缺乏好读者,而是缺乏好作品。永远不要小看读者、忽略读者。我以前也老觉得读者为什么只追歌星影星不追作家,通过《娘》的写作,才从内心真正明白,作家要是写出了读者喜欢的好作品,你照样是读者心中最亮的星。”所以,作家要永远相信读者、尊重读者,写出读者真心喜爱的作品,这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

早在1996年,彭学明的散文集《我的湘西》就获得中国图书最高奖——中国第十一届图书奖;2002年散文集《文艺湘军百家文库彭学明卷》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14年长篇报告文学《映山红遍》曾获湖南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人间正是艳阳天》出版后也引起很大反响。所以说,《娘》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娘》在全国各地签售时盛况空前,特别是在彭学明家乡签售时,县城整个一条街道排了5路长长的纵队。

谈到作品的影响力,彭学明的“秘籍”很简单,就是首先要有文学良知,作品清洁、干净,如果写的作品自己的父母、儿女都不能看,羞于看,那这个作品就不是作品,是毒品;其次,为文要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第三,要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自己。

“在湘西出生,湘西哺育了我的生命。在湘西成长,湘西给了我飞翔的翅膀。我的创作离不开湘西,因为湘西给了我无穷的源泉。”无论读书、教书、写书,还是当老师、作家、湖南省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彭学明都是从湘西认识人生,从湘西认识自我,从湘西认识社会,从湘西认识世界。湘西成就了他的一切。他说:“没有湘西,就没有我。所以,湘西带给我的太多太多,是无以回报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