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五届“城市文学论坛”开幕:为城市做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1年09月30日08:32
关键词:城市文学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相应的,中国的文学书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书写越来越成为主流。为增进国内外城市文学交流,促进城市文学创作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拓展,9月25日,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与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城市文学论坛”在北京开幕。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常红梅,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强,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北京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王虓,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青年文学杂志社社长李师东,青年文学杂志社主编张菁,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评论家施战军,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庆利,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陶礼天出席开幕式,活动由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王德领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常红梅在致辞中表示, 2014年至今,由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发起的城市文学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这充分说明城市话题的魅力和生命力,中外文学的创作几乎离不开城市题材,可以说城市文学是社会、人文、经济层面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转型,城市文学在反映和揭示社会生活面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期待论坛的举办可以促进大家对城市文学的交流,加强相关学科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对城市文学的研究水平。

常红梅致辞

田鹏在致辞中表示,城市作为一个庞然的重要存在,对于作家而言意味着巨大的书写空间和挑战,城市文学应该回答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困惑和思考,论坛的组织也必将对城市文学的发展产生有利的推动作用。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北京文联、北京作协完成的各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与城市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后,北京文联、北京作协也将继续推动包括城市文学创作在内的文学建设取得更大成绩,共同团结引领广大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

田鹏致辞

李师东在致辞中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书写日益成为广受关注的重大的文学话题。因为城市在积极变化中,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表现领域和言说空间,提供了全新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无限可能。《青年文学》一直十分关注城市文学的写作,2017年,《青年文学》专门开辟了以城市为主题的主打栏目,同时还发表了不少关于城市文学的评论,从2018年开始,《青年文学》每年发起的“城市文学”排行榜榜单引发广泛关注。李师东说,城市文学的成果越来越丰盛,在这种情况下举办城市文学论坛对探索城市文学的边界、城市文学写作的历史以及它的盲点、困境和它要走向的将来有着特别的意义。

李师东致辞

开幕式后,张鸿声、施战军、陶礼天、沈庆利、王德领分别做主题演讲,当天下午与会者分为四组,围绕“新时代城市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中的城市文学景观”“空间美学与城市文化研究”“当代作家与城市”“历史题材城市文学书写”“城市语言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

分组讨论现场

城市:现代性的大幻象与传奇故事

城市几乎是现代文明的同义语,施战军试图通过谈论城市包含的多种现象的、想象的、超验的体验去把握这个复杂的庞然大物,而这些多种面貌都是城市写作可以去涉及的。除了常说的从职业、性别、年龄等角度去取材,随着城市的变化与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角度,比如外来者的城市,一些特定的角色诸如城管、快递小哥等,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城市,自然有不一样的发现。说到城市特有的空间,我们能想到酒吧、饭店、广场、写字楼、地铁以及超大型的主题公园等。

同与自然交融的乡村不一样,现代的城市像一台巨大的精密人工仪器,从森林公园的花草品种到路上红绿灯的间隔都有着精确把控,城市是人类以精妙绝伦的智力去模拟宇宙神秘运行的成果,并且凭借一种精准的设计使城市的活力和持续力得到支撑。不管现代城市如何发展,施战军认为,所有的城市都是生命所在之城,城市是生命共同体,虽然一些巨型城市已膨大到我们无可想象的程度,但城市的内部是更精致的,也是更厚纳的,更公共的,也是更个体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施战军做主题演讲:城市文学——价值认知与艺术质素的演进

“除了文学形式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叙还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明信片、月份牌、一些图案和图形。”张鸿声以上海为例,“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拿的旅行包,基本都是上海造的,上面印有一个上海城市面貌的图案,旁边还有‘上海’两个字,这些都是一种记述。”

那么,通过这些记叙,我们赋予了城市怎样的意义呢?

还是以上海为例,“魔都”“十里洋场”“东方巴黎”等词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百年来对于上海的一种概述,张鸿声将这些所有的词语收集起来,将对上海的种种记叙归纳为三个关键词:钥匙、窗口和飞地。上海是一把进入现代中国的“钥匙 ”,对于上海的叙述,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国家性,它承载的是国家命运。比如在《辞海》中,对于上海的词条释义着重于它的左翼史和革命史,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爆发了五卅运动,三次发起工人起义还有大大小小的革命斗争;“窗口”体现的则是上海的世界性,它连通着中国和世界,以上海写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飞地”体现的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上海的一种非中国化的消费堕落的感受,“晚清小说有个模式,就是外乡人进上海,本来是传统的乡土的老实人,一进上海就学坏。”在张鸿声看来,通过对上海的众多叙述进行提炼所发掘的这三个关键词,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人们对上海的城市想象有某种强调,也有某种忽略:过于强调上海的现代性的断裂存在,而弱化了它的古典性;过于强调其政治经济层面的中心性,弱化了它的民间性;过于强调它和乡土中国的区隔,而忽视了它乡土的本地性。

“我们在叙述的时候往往暗含了我们的主观诉求,在给城市赋予意义时非常夸张,构筑了一个现代性的大幻象。”张鸿声说。

张鸿声做主题演讲:从三个关键词看上海的文学叙述

对北京的城市想象的研究与上海是十分相似的:同样可以总结为全球性的、中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北京,沈庆利说,只不过全球性的北京视野更多地与离散中国的视角相关联。我们也许更能理解近现代视野下的离散:全球性的浪潮裹挟着大量华人离开故土,散落在世界各地,即使在中国内部,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也纷纷离开乡土,聚集在各大巨型城市中。然而,即使是在传统中国,也一直有一个悠久复杂庞大的离散历史,从安史之乱、南北朝、南北两宋时期的大量移民迁徙潮,到近现代中国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想要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北京才是真正的一把锁头,北京处在一个在边缘和中心的交界处,它的张力和活力都与此有关,它是畜牧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交接处,也连接了海洋文明和中原文明,北京的存在把历史与未来、乡土与城市、南方与北方、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理解北京才能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复杂纠结。”沈庆利说,海外华人对于北京的想象远多于上海,众多作品都展现出这样一种特性:只有通过北京才能揭示真正意义的中国性。而在离开后再怀念、回忆北京时,往往充满了一种传奇化的想象,传奇化几乎是海外华人作家书写和想象的共同特征。许多传奇故事在海外兴起,然后传播到海内,承载和成就了一种民族英雄的形象。

“这种北京想象的‘海内外’互动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沈庆利说,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许多华人作家都有“北平”情怀,即使北京真正成为“北平”只有短短十几年,在华人的叙述中,“北平”的使用频率要远远超过“北京”。在国内我们对这种情怀也并不陌生,常年来社交媒体上都流传着“一下雪,北京就会变成北平”的段子。“北平”更富有审美意味,在成为“北平”的短短十几年间,不再是首都的北京成为一个平民之城,它复杂悠久的文化、历史、教育、建筑等在期间发挥了关键的优势。

“这种‘北平’情怀给当代文化北京也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关注北京文化建设的地方性和平民性。”沈庆利说。

沈庆利做主题演讲:离散华人作家的北京想象

庞大的城市,微小的个体

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空间,运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探查城市空间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京派”“海派”“南方”“东北”等流派与区域印象无不是基于地域与空间所形成的,然而这种地域或区域性的研究容易流于一般化,缺少个性化的研究。在陶礼天看来,文学的魅力是具体和个性,基于此,陶礼天提出了“文学微地理论”。

陶礼天做主题演讲:文学微地理论与文学空间及城市文学研究

陶礼天解释,文学微地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城镇,也可以是一个街区,唐代王维和他的朋友唱和写辋川的风景,出了《辋川集》,这就是微地理的描写,《渭城曲》写的是唐代西安咸阳附近渭城边春天特有的地理气候和感情,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有对初唐长安盛世的繁华、奢靡的巡礼式的总体描写,也有对具体地点的描述。“文学的具体带来生动,带来一种精神的内涵,文学与地理不仅仅是折射、反映的关系,更是交融的关系。”

文学微地理的研究思路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现代化巨型城市这样庞大的空间时,找到一种具体的落脚点,相应的,在城市书写中,我们也需要从巡礼式的描写中发掘个性。

“当下的城市文学书写也存在一种模式化的倾向。我们在书写中将城市简单化了,按照乡土社会积累的情感把城市生活加以简化。”王德领认为这种对于伦理道德带有洁癖的坚守、对远离城乡宁静的向往、对自然万物物我一体和谐的肯定的情感模式在城市面前往往会失效,为写作者带来焦虑。

城市包含现代社会最为复杂的元素,城市文化是综合的,远比乡土文化复杂。要关注城市文学的复杂性,而不是像京味文学一样把繁复的北京简化为京味。王德领期待一种更为复杂性的文本去包容城市大量的意象,详细描述关于城市的街道楼房、弄堂、胡同、电影院、广场等场所,使其不仅具有地理学意义,而且和人物故事紧密相连,从而产生一种与国家发展的历史细节紧密相连的关系,不仅为人物做传,也为城市做传。

王德领做主题演讲:何以城市,如何文学——有关城市文学的几点思考

本届城市文学论坛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这是一个集创作、发表、研究三位一体的城市文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凝聚一个高水平的城市文学创作团队,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城市文学论坛,做好一个权威的中国城市文学排行榜,共同推进中国城市文学的发展。

与会者合影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