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直播预告 | 石一枫:今天,在北京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
来源: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1年09月20日09:10

今天,在北京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

主讲人:石一枫

直播时间:9月21日(周二)13:00

主办单位:北京出版集团融数中心、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直播平台:央视频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直播

 

活动介绍

当我们谈论北京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若是碰到这样的问题,您可能首先会想,那得看聊的是什么时候。

巨大的城市体量,漫沙飞舞,中关村人来人往,这得是十多年前的北京;您要是看见,饭馆门口一人儿,披着长头发、大波浪、黑背心,在那儿唱:“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这得是三十年前的事儿了;一帮大学生,后半夜三点不睡觉,成群结队,边走边背诗,那这得四十年前;一群孩子,穿着绿军装,爬上烟囱,一圈圈儿走,躺在房顶上,和着夕阳,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有五六十年前了吧?您要是听见,有人在老茶馆儿里吆喝,扯闲篇儿,“瞅见我们就是瞅见大清了,我们就是大清,大清就是我们。大清啊,没有办错事儿的时候。”那可有年头儿了,一杆子支到一百年前去,成了古董了。

城市是流动的,一直在变,尤其北京,一天一个模样。那这座城市的文学,当然也是在变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腔调,一代有一代人的味道。王朔就曾经说过:“我不认为我和老舍那时代的北京人有什么渊源关系,那种带有满族色彩的古都习俗,文化传统到我这儿齐根斩了。我的心态、做派、思维方式包括语言习惯毋宁说更受一种新文化的影响。”

今天的北京作家如何写作?他们如何看待所谓的“北京人、北京城、北京味”?这些东西如何体现在他们的写作当中?

“这些年对北京的感觉,如果真拿一个字总结,我觉得就是变化的‘变’。京味文学也是一样,也在不断地变化,有一个由纯到庞杂的过程,比如老舍先生的京味文学,他写的就是北京的老市民,他们生活里的市井故事。到了王朔、王小波,他们的京味文学就越来越庞杂。再到我们这一代,我写的都是北京的生活,但是你说我究竟写了几个纯纯正正的北京人?好像没有,北京这个城市就是这个样子,你抬眼所见就没有一个北京人不北京人的概念,都是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这是今天北京的特点,我们只要把这个记录下来就行了。”

这是新一代京味作家石一枫,他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以北京城为坐标,书写今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他们的追求、爱恨、悲欢。9月21日下午13:00,石一枫来到直播间,跟我们聊聊他的北京,那个流动的、变化着的北京。

 

主讲人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心灵外史》《借命而生》《玫瑰开满了麦子店》等,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