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炯《巨变:1949》:人民解放战争的又一壮歌
来源:文艺报 | 雷业洪  2021年07月09日09:00
关键词:解放战争 张炯

由《中国作家》在2019年两期连载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以下简称《巨变》),是著名学者张炯先生在耄耋之年,历时六载的新作。它描写我军渡江向南进军,在闽浙赣地下组织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下解放东南沿海的历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唱响又一壮歌。

小说的特点是以新的视角拓展了深厚广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系列具有典型性的新的人物形象,并为读者展现雄伟、刚健的具有诗意的风格感受。

《巨变》的可贵,首在它不止以特定战役来写战争,而是在展开战争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下来描写战争。它的题材范围既包括重大战役,也涵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相对以往只描绘特定战役的作品而言,其内涵明显更为深邃厚重。

小说展开我军叶飞、韦国清兵团在孟良崮和淮海战役之后,横渡长江,攻克上海,南下解放福州、厦门,直逼台湾海峡等大战役,也以相当篇幅描写我军在地下党组织、人民游击武装和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在旧社会走向腐烂崩溃、敌人又不甘灭亡而死力顽抗的历史境况下,击败敌人的顽抗,去夺取伟大胜利的场景。全书分三大篇,以《黎明前的城》描写我闽浙赣区党委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及其挫折、坚持;蒋介石下野,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的部署和国民党当局统治下城市的黑暗;市民不同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敌方高级将领、官员的矛盾分化等。以《山野朝霞》追溯20世纪30年代叶飞、曾志等在闽东北发动土地革命,建立闽东苏维埃和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最后北上加入新四军抗日的往事,并正面展开章喆、朱大力等地下党员奉命前往闽东山区发动人民武装斗争,迎接我大军南下以及当地豪绅地主狼狈逃亡的状况;《日出东海》则写叶飞、韦国清兵团在解放上海后挥师南下,击溃敌方几个兵团的顽抗,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解放福州、厦门,使蒋介石及其守军狼狈逃窜。《巨变》正因其以广泛的视角切入战争,使作品富于历史纵深感、地域广袤感、内涵厚重感,从而展开人民解放战争决胜东南的真实历史画卷。

《巨变》所写人物多达60余人,涉及城市工人、乡村农民、城镇企业家、大学教授、民主人士、寺院和尚、黑社会头子,更有国共双方高层领袖以及民国元老、政坛耆宿,美国驻福州领事、英国牧师等。虽然作者用墨浓淡不同,而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和主要的正反面人物形象,皆具一定典型性。如红军后代的主人公章喆,于父亲战斗中负伤失踪后,曾随母流亡,成为共产党员后,致力完成党交给的各种任务,当了人民游击支队政委。最后受命利用关系潜入厦门去策动蒋军起义,不幸陷入敌人圈套,受尽严刑而不屈,被敌沉海,年仅17岁。这种血肉丰满,性格真实的少年英雄典型,十分感人!章喆的女友黎玫,为敌福建省省长黎良勇的女儿。她在章喆影响下,逐步克服矛盾心理而向往革命,给章喆暗递过重要情报,她目睹章喆英勇不屈而被沉海,追随章喆跳向大海,如一把圣火般投进黑暗。与单纯的殉情形象相比,其思想光彩让人震撼!章喆之母王淑梅(即黄滢)属于叛变封建地主家庭的革命者。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与丈夫、与组织都失去联系,携带幼子流落深山乡野,自食其力,把儿子养大并送上革命征途,最终等到了丈夫随解放大军归来。她对革命和爱情的坚贞不渝,乐于助人,勇于义举的可贵品格,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作者笔下的黎良勇,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既洁身自好,痛恨贪腐,又顽固追随蒋介石,拒绝起义,结局悲惨。虽有原型,却突破原型局限,深刻地描写他深受历代忠信文化和孤臣心理的影响,不无相当独特的典型意义。至于小说中章喆的父亲、我军战将梁铁军,还有历史人物如名将叶飞,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等,始终不忘为人民的初心,通过平潭遇台风,临危不惧,力主救援落海渔民的描写,也感人至深!此外,作者笔下的共产党员尤先,红军战士缪武,畲族蓝大妈,还有中学教师钟樊、中统女特务石秀英等,虽着墨多少不一,也都让人过目不忘。

《巨变》的风格兼具弘阔、沉雄而又刚健、柔美,叙事每含诗意。作为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作品,以若干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大背景,而又以大量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充当主体,在艺术描写中让两者水乳交融。小说所写叶飞等创建闽东苏区,1949年率部解放福建;中共闽浙赣党委曾在复杂环境中开展内部肃反,福州城工部基层党员失去上级领导后仍坚持革命斗争等,均于史有稽。而作为小说主要人物的章喆、黎玫的成长和牺牲的线索,王元凯一家走向崩溃的线索、黎良勇、梁铁军曾同学于黄埔军校,从挚友后成敌手的线索以及众多人物的爱情、亲情、友情纠葛的线索,多属根据艺术概括的需要加以虚构。这些交错重叠的线索,使作品格局宏大、气象万千、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巨变》篇幅仅30万字,却涵盖如此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不能不得力于作者语言的简洁、刚健和借助电影蒙太奇的剪接笔法。它使人物和事件不断切入和淡出,叙述节奏疏密相间,极少闲笔,从而使历史背景、人物言行心理、情节的矛盾冲突在作者多维度透视、诗美营造、语言个性化的配合下,变化自如,能于有限的篇章中展现更多的时空和人物、事件。如开篇《临危受命》一节,仅4000字,描写蒋介石在总统府召见黎良勇和黎良勇在会见前后意识流式的心理活动,便追述抗日战争和内战前后的广大时空和人物,即是一个范例,让读者深感作者笔墨的俭省和传神。全书涉及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扣人心弦的谍战情景、黎民百姓的不幸遭遇、悲壮的个体抗争、花前月下的缠绵爱恋、难以割舍的人世亲情、友情等,写来均简洁而生动。作者很重视作品中诗美的营造。全书和三大篇都以象征意味浓郁的散文诗作为开端。既体现对所写历史变幻的富于哲理性的概括,也诗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