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江苏作协组织召开《江苏新文学史》评估论证会
来源:江苏作家网 | 孙一楠  2021年06月15日08:07

原标题:专家学者高度评价《江苏新文学史》编撰工作

2021年6月8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在南京组织召开了《江苏新文学史》评估论证会。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高民,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王飞出席会议,邀请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盐城师范学院校长方忠、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温潘亚和苏州大学教授季进等5位专家对《江苏新文学史》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本次会议由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丁捷主持。

高民首先阐明了召开本次评估论证会的重要目的。他提出,《江苏新文学史》项目自2019年省委宣传部批准立项以来,在编委会和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进入初稿的审稿阶段。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评估论证会,主要目的一是回头看再校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文学评论工作,杜绝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编撰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深入推进;二是深谋划再出发,为项目下一阶段的审稿、出版、宣传等工作出谋划策,打造江苏文学精品力作,进一步扩大江苏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张王飞对《江苏新文学史》项目的前期酝酿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他表示,《江苏新文学史》是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江苏省作协与江苏当代作家研究中心共同组织撰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文学史著作,科学梳理了江苏新文学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江苏新文学的经验与成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此外,参与编撰的人员学术功底深厚,文学创作经验丰富,由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先生担任主编,主要编撰者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教授,为编撰工作提供了充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江苏新文学史》项目稳步推进,已进入初稿的审稿阶段。

会上,五位专家教授分别对项目进行了评估论证。

孟繁华教授认为,《江苏新文学史》命名方式独具一格,以晚清至民初的江苏文学为起点,对“五四”江苏文学展开论述,更加凸显了文学史的连续性和必然性,具有非凡的历史眼光。《江苏新文学史》“厚古不薄今”,增设电影电视剧卷、网络文学卷、世界华文文学卷和儿童文学卷等,极大地丰富了江苏地方文学史,同时也为中国百年文学的架构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还提出,文学的发生与来源不尽相同,例如世界华文文学,如何在统一的框架下,将庞杂的文学支脉放入文学史这一整体当中,也是一项挑战。

杨扬教授认为,《江苏新文学史》项目工程浩大,意义深重。近现代江苏是中国文学的核心区域,尤其是江苏积累深厚的现当代文学,为编撰《江苏新文学史》打下了扎实基础。其次,编撰文学史的传统在江苏由来已久,例如程千帆、董健、叶子铭、范伯群等前辈都编撰过文学史,《江苏新文学史》对勾勒江苏文学的发展面貌,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江苏文学的发展实践对中国文学举足轻重,《江苏新文学史》的编撰体例在国内实属首创,是对中国文学史的丰富和发展。他还建议,《江苏新文学史》的编撰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形成一个小型“纸上展馆”,留存珍贵的图象资料。

方忠教授也赞同《江苏新文学史》项目规模宏大、谋划周详,充分体现了江苏文学研究功底深厚、学风严谨,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他提出,《江苏新文学史》历史跨度长、文学门类繁杂,编撰难度极大,需要进行细致、严谨地审校。

温潘亚教授指出,《江苏新文学史》的编撰卷帙繁浩,极具价值,是目前为止区域文学史中最具开创性和典范性的编撰项目,对打造江苏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他还建议,在审稿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统一史观、体例,严格规范学术表达。

季进教授认为,《江苏新文学史》项目意义重大,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精神的最好体现。他还提出,在史料筛选等方面应当慎之又慎,尽量翻阅对照原始数据、一手报刊文献,避免史料错误、重复等问题。

此外,教授们对《江苏新文学史》各卷导论部分的梳理、文学史线索的明晰以及体例的统一、入史的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江苏新文学史》进一步完善以及后期的审稿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汪兴国表示,各位专家提出的评估论证意见客观中肯,对推进《江苏新文学史》编撰项目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对《江苏新文学史》项目两年来编撰工作的阶段性回顾。通过对项目的进展情况、编撰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专业性审视,有助于明确审稿、统稿要求,校准下一步工作方向,切实保障《江苏新文学史》项目经得起学术与时间的检验,充分发挥其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示范引领作用。(孙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