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冯骥才谈传统村落保护:需要牺牲自我、成就后代
来源:文汇APP | 付鑫鑫  2021年04月28日11:39

“做遗产保护是寂寞的,也不容易成功,但必须去做。做遗产保护的人,需要牺牲自我、成就后代。”天津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先生强调说。

4月26日,在传统村落保护《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国际研讨会上,冯骥才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聊起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接触文化遗产保护,没钱时,卖画也要支持。“从本心来说,感觉挺难的,比如,曾经受保护的一条街,十年后,可能就大变样了。再有一些与文化记忆有关的戏剧人、手艺人,以前他们还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许几年后就移到外围了。即便如此,遗产保护这事还得继续做下去,如果当代人不做,传到后人手里就不剩什么了。”

据统计,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10年间就消失了90万个。保护传统村落,如何区别古村落和传统村落?冯骥才表示,“能够纳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村落必须有物质或非物质方面的传统,代代相传。如今,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上有6819个古村落,它们都有深厚的遗产或历史记忆,鲜明的地域代表性,同时也是活态的古村落。可以说,古村落中最精华的部分已经抓在手里了。那些暂时未选进名录的,也不代表它们不重要,以后会增选也说不定。至少,保护的势头是好的。”

冯先生倡导,各个村落或可建村史、村志和档案。“就像每个人都有档案,每个村子也有自己的档案信息:有哪些物质或非物质的遗产,哪儿有祠堂或者桥梁,祠堂有没有祖宗像,桥梁用的什么石头……大大小小,巨细无遗地记录在档案里。如果有了档案标准,配以保护制度,那将来执行和监督起来就可一目了然。”

作家对土地、家人、故乡的依恋,深藏骨血之中。“原来,我是个作家,后来为什么干预到现实中来,就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我想保护天津的一条老街,要去发声,让更多人意识到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唤醒大家的文化自觉。”冯骥才说,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保护传统村落,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为什么?为的是让世界上更多人来认同中国的水乡古镇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每个水乡古镇都各有特色,比如,南浔是深宅大院,西塘偏平民化。从历史的角度看明天,我相信,未来,中国人也会更喜欢回归乡土,从城市走出来,到传统村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