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长的话,慢慢说》:穿越世纪时空的回望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赵普东  2021年04月15日00:02
关键词:阎纲

阎纲于望九之年,为读者馈赠了一本散文新作。悉心阅读时,心灵,蓦然穿越过时势漫卷的山脉,久久地徜徉在一个世纪如约的长廊。

阎纲对我国卓有贡献的文化名人笔触入骨的记叙和点评,诗意与理性并重,气势和韵味共存。在作者笔下,老舍先生以“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的对联自勉,同时讥讽新老“八股”,格外感人。张贤亮用小说表现扭曲的历史、扭曲的人,真实地表现了人与社会的畸形关系。柳青对人物厚重的刻画和微妙心理的描写,已抵达长篇小说艺术新的高度。路遥展示陕北父老在大时代进程中的阵痛和巨变,愈加深刻。陈忠实不愿当官,把命搭在文学上,并且坦言:创作竞赛,最后的优胜者取决于作品的思想深度,一般地记录生活是不会有生命力的。莫言坚持不懈地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奥秘”,以中国文学的思想深刻和艺术的诡异步入世界之林。阎纲对他们如数家珍的评说,使读者清晰地认知到作家不只具有非凡的人生和光彩的品性,而且在文学领域构建起富有创造精神的巨大功勋,以此为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追梦人。

时下,当有人把散文当成一种雅致的消遣或猎奇时,细读阎纲这部书,便会领悟到散文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大情怀。从这里开始,一切世俗中的生活与人,都被率性的笔触写活了。语贵浅显的白描功力,轻轻触摸着一个漫长世纪里人性迥然的本真。“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阎纲的父亲与张寒晖率先将话剧艺术引进陕西舞台。父亲晚年暂住京城时,阎纲每晚都沏上茶,把烫脚水恭敬地端放在父亲的脚下,等电视看完了,再扶他上床。父亲去世后,阎纲躺在父亲睡过的床上“王祥卧冰”,潜心体验着作为人祖的老人一生的情味,父子情深的动态画面让人多么留恋呀!莫忘正是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及时传导给了当年的阎纲,进而,促进了他不断迈向人生的大境界。

《老家的孔乙己》中的三伯,也是一位读过圣贤书的人,一生却挣扎在自傲、自毁、自贱的精神荒原上。今天,读者唯有掬一把怜悯的叹息。《我的族弟是奇葩》中的父与子,总是在时事多变的生活境遇中,出其不意地机敏、幽默和传奇。尤其是这位弟娃,最能适应在社会的多种艰难中安然生存,那份坚韧而出奇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亲人·老师·恩人》中写道,母亲教我以勤,爷爷授我以智,景庆勋先生教我音乐,音乐引领我走进戏曲艺术的宫殿;恩师侯金镜使我深谙:有胆有识的批评是艺术良心的胜利。品读此篇,一个人的成长,乃至日后的成熟,转益多师的启智积学,应是最好的精神财富。《孺子,孺子》里,心灵纯洁如玉的小孙子,奇思妙想迭出的成长,皆是作者用童话般的浅语艺术,给读者描绘出别具洞天的童稚世界。

读《我吻女儿的前额》让人长叹不息,令人心碎难捺,更使人在生死离别的悲情极限中,心灵,又清醒了一次,人生,也成长了一回。女儿在生命弥留之际,仍然拒绝眼泪,殷殷依恋着人世,切切呓语着与亲人一起做饭的温馨。在太平间,为人之父的阎纲,不停地抚摸着僵硬疼痛的双腿,再吻女儿的前额。女儿离去,有泪皆成血,无声不断肠。她不忘留下遗言:珍惜生命!卵巢病变很隐蔽,千万大意不得。多么好的一位姑娘,她洁净的心灵,永远陪伴着父亲大爱的灵魂。

《长长的话,慢慢说》盛满了他大半生的心迹和足印。书中《儿时的夜总会》一篇更是对故乡最衷情的一次精神相约。从豆腐坊,从土窑洞,从家乡的角角落落,不断衍生出鲜活的乡土文化,最早给予一个稚童生动的启示,此后便是一位翩翩少年郎幸运地与戏曲艺术终生结缘。直至晚年,戏剧的“性格冲突” ,对白的“散文化”,重头唱段的“抒情诗味”,都是阎纲倡导文学创作必须借鉴的重要识见。《梦断芳媚园》中,胞妹从业餐饮的迭起迭落,使人于惋惜中明白:在市场经济波谲云诡中,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法则是多么重要。

阎纲在文化职场的歇息间,走洛阳看牡丹,奔吴桥观杂技,登峨眉,游仙女湖,夜宿岳家寨,躬拜韩愈墓——游历华夏古今胜地。他拒绝抄袭游园说明书,总是悄然地拂去山光水色的遮避,将睿智的目光伸向社会生活与民族文化的深处,让现实与历史在生动的文字中交相辉映。

《作家的包装》是时尚,是时髦。在这篇短文里,他斥责文化场内一些虚妄者挂名多多的浅陋,极为敬重文化大家的谦逊和正气,集智慧和幽默于“名片论战”之透彻阐释。有人给名片上蓄意弄上十多个“雷人”的头衔,而巴金出国印名片只留“作家”一个头衔,诗人邵燕祥的名片只印上姓名和电话,这样就够了。时下,追名逐利的庸俗之风甚嚣尘上,但真正的明白人深知:作家永远让作品说话,不需要包装,“丈夫所贵在肝胆,斗大虚名值几钱? ”

阎纲的散文集《长长的话,慢慢说》有瘦硬裹着的犀利,有抒情相伴的温婉,有诗情潜入的哲思,也有从童真中迸出的幽默,深情描述了社会多层面的人物形象,浓缩了一个漫长世纪普遍的民众精神,展现了一个国家主体文化和心理的真实面貌。掩卷沉思中,读者讶然明白:作家的人格决定文章的品性和风格,多重语素构成的宽阔语境在全书中纷呈并置,成就为穿越一个世纪时空的智性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