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讲述“有故事的”古典音乐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只恒文  2021年01月19日08:36

刘雪枫,“音乐之友”创始人,音乐评论家,唱片收藏鉴赏家,文化学者,曾任《爱乐》《留声机》中文版、《交响世界》主编及“京师爱乐丛书”主编。著有《贴近浪漫时代》《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交响乐欣赏十八讲》《穆特与秦腔》《耳根清净》《音符上的奥地利》《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德国音乐地图》等。杨志成/摄

《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

北京圆明园正觉寺外的一场音乐会,引发了作家格非的创作灵感。3年后,他的长篇小说新作《月落荒寺》完成。“月落荒寺”的场景也在小说结尾处出现:“林宜生知道,在张逸聪演奏德彪西《月光》的同时,一轮明月恰好越过正觉寺的废殿,准时升至四合院的树冠和屋脊之上,绝非巧合。为了这片刻的赏心乐事,杨庆堂想必事先对时令、节候、曲目安排,乃至建筑高度,进行过一番仔细的推算。”请格非去听这场音乐会的,正是他的好友、音乐评论家、唱片收藏鉴赏家刘雪枫。

对音乐产生兴趣是受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和催化

“我经常会听到自以为还不曾对古典音乐‘登堂入室’的人感叹自己‘不懂音乐’,其实这个‘懂’与‘不懂’并不是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而是还没有捅破一层窗户纸……”刘雪枫说,“回忆起我个人的爱乐经历,毫无疑问,真正对音乐产生主观的兴趣,还真是受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和催化。”

《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近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新书分享会上,刘雪枫回忆说:“我小时候害怕吃药,害怕打针,病了也拒绝吃药和打针。我父亲这时候就会诱惑我说,如果今天把针打了或者把药吃了,下午就带你去图书馆书库。他是一个管事的,可以让我去挑一本书。”

1979年,刘雪枫考入北京大学。“那个时候班里有两三个同学一起比赛阅读速度,其实也没有比赛规则和裁判,但是我那么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去读这些书,却每每落于人后,觉得自己基础太差,读书速度太慢,更是再也不敢以领悟能力强自居了。反过来对那位读书速度快的同学敬佩有加,自愧不如。我至今特别怀念这两年阅读比赛的时光,不仅是恶补了以前完全没有接触到的名著,而且还在同学的引领下开始对20世纪作品发生兴趣,茨威格、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海明威、加缪、萨特、毛姆、福克纳、德莱塞、川端康成……这些名字,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顶礼膜拜。”

通过对音乐的诠释,来重新对文学名著做一个解读

古典音乐距离我们当下的生活有多远?“我很喜欢每次开车的时候听各种调频的电台,可为什么没有一个电台24小时播放古典音乐?”格非提出了一个很现实,又难以破解的问题。在《雪枫文学音乐课:古典音乐中的文学名著》中,刘雪枫精选多部殿堂级中外文学经典,从西方经典戏剧、小说,到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配以改编自以上文学经典的“有故事的音乐”,带领读者聆听和剖析音乐中最扣人心弦的章节。

诗人欧阳江河写过很多跟音乐有关的诗,在他看来,把纯文学和纯音乐做一个深度联系的最佳人选是刘雪枫,“艺术是相通的,不管作为音乐家还是文学家,都应该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素养”。

刘雪枫的文学音乐课所涵盖的文学体裁比较宽泛,有小说、诗歌、戏剧、神话、童话等几大门类。这些名著的篇目大多数是读者非常熟悉的,“只有极少部分可能不是很熟悉,不过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确实不可忽视,特别是当他们被以音乐的形式重新呈现的时候,音乐作品甚至比文学原著名气更大,也更脍炙人口,比如说知道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的人大概就比知道拜伦的叙事长诗《曼弗雷德》的人要多,而酷爱李斯特的交响诗代表作《前奏曲》的人可能并没有读过拉马丁的同名诗篇。”刘雪枫说。

这些年来,刘雪枫始终没有忘记开设文学音乐课的“初心”和出发点:“我希望能够通过对音乐的诠释,来重新对文学名著做一个解读。或者反过来说,我们通过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把握,来轻松进入由这些名著衍生或延伸出来的音乐世界。”

刘雪枫表示,完成这本书其实是圆自己小时候一个梦,因为家庭环境的缘故,他从小听音乐,从小读书,并且有一个文学梦。现在,他一直在写专栏,但是文学梦也一直在做。“在2017年年底我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跟中外文学名著相关的音乐作品做一个梳理,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比对,从改编、戏剧化、音乐各个方面,写出这么一本算不上有什么学术价值,但是至少我觉得把它作为一个通俗的文学和音乐的入门读物,还是可以做一个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