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对白》:“内卷”不如舒展
来源:澎湃新闻 | 高丹  2021年01月12日12:20

白岩松

2019年6月,白岩松与优酷人文、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面向“Z世代”青年人的系列演讲《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该节目旨在“关注非名校学生的精神世界”,邀请国内一线文化名人走入非著名高校,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这是首档为大学生提供发声平台的演讲节目,同时也是白岩松“关注非名校大学生精神世界”政协提案的落地。白岩松、李昌钰、周国平、马未都、刘震云、陈鲁豫、武志红、樊登等20余位嘉宾,共同完成30场演讲。

2021年初,这些嘉宾的演讲实录被汇总为《对白:让我们和更好的你聊聊》一书,聚焦求学、择业、责任、情感、心理等与青年人密切相关的主题,为正在经历“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青年人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活动现场

1月6日,《对白》一书举办了发布会,四位主讲嘉宾:白岩松、马未都、刘震云、陈鲁豫以“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让我们聊聊四分之一人生危机”的主题进行了对话。

《对白》中收入了三篇白岩松的演讲,《新媒体时代,“新”在哪儿?》中,不用微信和微博的白岩松在新书《对白》中首谈“媒商”,他认为:“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或许你所从事的工作跟媒体半点关系都没有,但朋友圈总要混吧?怎么修图?怎么截图?怎么起标题?怎么与别人互动?用语音交流的时候,怎么在30秒之内把事情说清楚?”白岩松分析了媒体的发展变革以及个人与媒体之间的关系,鼓励每个人努力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除了智商和情商,也要注重“媒商”。

18-25岁,是人生行至四分之一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个青年人最为迷茫和挣扎的“至暗时刻”,旺盛的精力与大把的时间,对应的却是充满不确定的未来。站在大学与社会的十字路口,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去北上广深还是小城市?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李昌钰、马未都、刘震云、白岩松、陈鲁豫等从“30后”到“70后”,这些在当今社会上身处最前沿的文化名人也曾有过不安和彷徨的青春,但最终都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对白》里关于自己的故事中,李昌钰博士用尽全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对于内心的锤炼,马未都提出了“自信、坚强、认真、宽容”的“八字方针”;在乱流中保持专注,刘震云的秘笈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书影

谈谈2020:极不平凡的一年带来了什么?

《对白》一书中几乎所有回顾2020的文章都提到“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关于这一年带给了自己什么难忘的回忆,马未都说:“因为疫情我113天写了110篇文章,没有离开家,连楼都没有下,这对我来说是很深的印象。”

陈鲁豫说:“以前我的朋友圈里面常有人一大早就晒走了一万步,我觉得我怎么走都走不到一万多步。然后疫情来了以后,有一天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特别的安静,静止,每个人每天也就是几百步,瞬间你就不是那个另类了,就那一刻,我一开始是有点惶恐,有一点点窃喜,慢慢的也会希望世界回到以前那个样子。我记得当时看《抗疫日记》,故事里的人说在疫情期间很长时间不看表,他就把时间分成几块——阅读时间、新闻时间、看电影时间,根据阳光照进窗台,然后慢慢照进房间里面的状态来判断时间。”

白岩松以“绝不难舍,永远难忘”来形容2020年:“我从来没有像2020年12月31日那一天那样盼望新的一年到来,以前都还觉得对过去这一年有点难舍难分,但是那一天真觉得赶紧过去吧,2021年赶紧来吧。当然我也没想到2021年的这个大寒潮,北京也有零下18度的时候。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新闻人在这一年是被需要的,当时,钟南山就是在我们的栏目里面说,新冠病毒明确人传人。我觉得这一年就像是所有人一起都在过隧道,恐怖的是前半年刚刚进隧道伸手不见五指,深一脚浅一脚,现在虽然还没有出隧道,但是你依稀看得到隧道出口处的光亮,我觉得再走走吧。”

谈内卷: 顺大势、逆小势

正式进入到对《对白》的讨论中,这本书的出版也代表着白岩松“关注非名校大学生精神世界”政协提案的落地,关于为什么密切关注那些非985、211的学生的成长,白岩松说:“我们每年的大学生有3000万到4000万,真正在双一流学校毕业的不足三四百万。当我们去到他们的学校演讲,能够清晰地在他们脸上看到自卑,他们的脸上写着:我的人生是失败的,我做错了什么,我完了。你去到各个县里、市里面那些公务员们大多也都是这样,自卑从18岁就开始陪着他们。所以我觉得今天年轻人总说痛苦就是比较出来的,我们那个时候天天傻乎乎不知道别人怎么样,还以为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受苦的人。所以今天我觉得各位没有什么能帮你的,只有你比别人强,这个事儿才能帮上你。”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看见的世界很大,但感觉自己的选择却很少。每天打开社交媒体软件,网络就会向我们展示一个看似理想的人生:安逸的物质生活、薪资优渥的工作、完美的另一半,并告诉我们要为之奋斗。现在有一个很热的词叫内卷,它被用来描述当代年轻人们过度竞争的惨烈现象:比如几千比一录取率的工作岗位、会计,精算,编程,样样精通的简历、996甚至007的工作制。这一代年轻人们正在透支自己、付出不对等的精力、甚至冒着变成自己讨厌的人的风险,只为换取成功路上一个小小的砝码。

关于内卷这个话题,刘震云说:“内卷不如舒展,另外我觉得生活没有淘汰过任何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给淘汰了,一个人跟别人其实都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一个人他一定有自己身上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质地,包括所从事的行业。中国教育最大问题是95%到99.9%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一个别人,孩子成为不了他自己。扩张是好多毁灭的开始,我们明明做好一件事情就会很开心,但偏偏要追求更多。我觉得跟别人比是一个特别荒谬的误区,要跟自己比,我明天做的比今天稍微好一点就是成功。”

马未都谈道,自己买的一件臂搁,上面的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你不到最倒霉的日子,你都不知道平常是个好日子,你不碰到最恶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好人。“我觉得生活中不要太有竞争的意识,你干什么要内卷,舒展开来不就舒服了吗,我不去跟人家去争,你天天要争全班第一,全班40个人,你是四十分之一,怎么就第五第十就不好了,你别让社会淘汰你就足以了,平常的日子就是幸福。”

“当然年轻人自己可以舒展、不内卷,但是如果整个社会对于成功评判价值就是这样单一,年轻人又怎么去舒展?因为不比的话,公务员考试怎么能考上,研究生怎么能够考得上?如果时代对成功的标准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年轻不可能不焦虑,所以我会觉得我们对于成功定义就是太简单粗暴了。但是最终能够定义成功与失败的是你自己,但是青春的时候困惑是贯穿青春整个年代关键词,你不要害怕,因为是会过去的。”陈鲁豫说。

白岩松谈道:“我从来没有想过比别人强,我天天在想着我如何跟别人不一样。研究生我已经带到第九届了,每次相处的时候我唯一替他们焦虑的是:你们的焦虑都是那么相同,能不一样点儿吗?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戒酒协会办得很成功,因为别的戒酒协会上来就告诉所有的参与者,想要戒酒就要永远不喝酒,永远这个词太压迫了,我们这个戒酒协会的口号是今天不喝酒,大部分人觉得今天不喝酒我还是能够做到,但是一个又一个今天不喝酒就靠近永远了。永远开心太难了,你能让你今天开心一点,你能让你今天不焦虑吗?人要顺大势,但是一定要逆小势。周围大家都那么做你别那么做,你换一个玩法,所以好玩的是所谓让自己强就是让自己不一样,你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选项。”白岩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