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聚焦长三角地区文学新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在南京举行
来源:扬子晚报网 | 黄彦文  2020年12月14日11:39

冬日的古都金陵,枫叶正红,腊梅待放,处处洋溢着盎然的诗意。12月12日,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热潮中,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苏沪浙皖的作协、文联相关负责人和批评家们共聚一堂,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方式,碰撞出热烈的思想火花,激荡出新鲜的文学思想,为当代的中国文学、江苏文学带来新的思考与启迪。这也是助推江苏文学乃至中国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扎实举措。

“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的前身是“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从2006年至2018年已先后举办了四届。此论坛与“扬子江作家周”、“扬子江诗会”“扬子江网络文学周”共同构成江苏省委重点打造的“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

回顾往昔,该论坛历来都是紧跟时代前进和文学发展的潮流。2006年的首届论坛,以“现实主义文学的现状与走向”为主题,围绕多个文学创作前沿性的重要问题展开了研讨。2010年的第二届论坛,以“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理想”为主题,对当代文学尤其是21世纪当代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探讨与展望。2016年的第三届论坛,以“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抉择”为主题,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新变。2018年的第四届论坛,以“中国当代文学新路向”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其光芒都不仅来自于丰厚的珠玉华章,还得益于成熟的文学主张。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正是因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支撑与引领,文学创作才得以御风腾云,冲破藩篱,守正出新。

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共设置了四个分论题,分别是当代文学的总体性与差异性;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区域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世界、中国与地方;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学发展与前景。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以“当代文学的总体性与差异性”为命题,谈到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地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地的方言对各地的文学创作的影响,在王彬彬看来,方言的多种多样,意味着当代作家的原出语言天差地别,明白这点,就可以理解当代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也可以领悟某个区域作家的创作特色,从中就可以有一些新的收获。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选择的论题是文学批评:世界、中国与地方,他例举了很多鲜活的文本,提出了他对当代文学在处理世界地方之间的良好建议,“我想起我的老同学王佐良先生,他说十八世纪的英国小说两个类型,一个是说写伦敦的大地方,一个是写小村小庄园,这两个写得都很好,最好的是把大地方装进小地方,就是《傲慢与偏见》《简爱》这些,在小地方或者是叫《呼啸山庄》在一个看似封闭的小地方,你能够发现这些主人公跟大地方的关联。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始终在一个地方,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人整天走马观花一样的到处跑,这两种情况对于文学都不是很有利的。”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侃的主论题是文化产业时代的文学发展与前景,王侃表示在文化产业时代,公众的阅读和我们今天谈的文学事业的创作之间,将越来越不直接发生关系,它是通过文化产业的消费品的生产产生关系的,但是,需要有高端的文学提供高端的美学形态来为文化产业的产品提供样板,所以作家、文学还会继续存在,还会继续在某个价值链高端存在,为文化产业提供样本。

安徽文学院原院长潘小平的发言题目是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区域文学发展,她也着重给大家科普了淮河文化,潘小平通过对于淮河流域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地域文化做了生动的梳理和描绘。

据悉,本届论坛共分为两个部分:除了12日的主论坛之外,13日还举行了“长三角儿童文学”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