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藏在深山里的图书馆
来源:文汇报 | 田永昌  2020年11月28日10:43

黄山数日落雨,远峰近谷,云雾飘渺,空濛如诗,飞云似画。此刻,由黄山友人王小姐陪同,驱车去离市区不远但却是藏在深山里的图书馆参观。我到过北京、上海、巴黎、纽约等国内外的各式各样当代图书馆,但见识深山里的图书馆——向东书馆,还是第一次。

巧得很,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熟门熟路。他主动介绍自己多年前就在这山里的工厂上班。工厂是从上海迁来的,叫八三七一向东厂,专门生产无线电元件电容器产品。当年在这里工作的几乎都是上海人,现在公路很方便,那时深山云遮雾绕,山高路陡,开路建厂绝非易事——上海人也是能吃苦的。凭着他们的双手和血汗,硬是在山里建起了厂房,还建起了工人宿舍,篮球场,澡堂以及图书室。那个年头,这些上海来的三线厂,不仅为国家生产战备物资,而且也带动和活跃了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这位司机师傅很动情地说,今天,当年老厂房已改成图书馆、咖啡厅、艺术展示厅和民宿等等,成为黄山市现代文化的新高地。但是,当年上海三线工人舍弃大上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全家搬迁到深山里的奋斗精神,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说着说着,就到地方了。当司机师傅雨中停稳车子,我走出车门第一眼,就看见雨水流下的山壁上,一架熟悉的老式红色消防器材弹眼落睛,特别那一行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毛主席语录,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个尽管只隔了几十年但却非常令人动情的年代。就如刚才开车师傅说的,放弃大上海户口,举家迁到大山里战山斗水,建厂报国,而做到这一点都是需要下定决心,舍弃或放下个人利益的。就凭这一点,就值得让人赞叹。我想,今天的深山图书馆改建者,在总体设计时,于人们目光易到处保留这一当年旧物,也不仅仅为好玩或念旧,更在于让人们通过读书汲取更多力量,以排除万难的气概去建设更加美好明天。

其实,当年八三七一向东厂的许多旧物,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并赋予了新的生命。譬如我在一楼“啡世家·坞里咖啡”馆里,看到的窗户,在灯光照射下别具特色,仔细一看,原来是用当年工人生炉子用的蜂窝煤一块一块垒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如此现代派的独特窗户。又譬如在阅览室,那个放生产工具的大铁皮柜子,置于书海之中,如同一种隐喻,读书是要沉得下心来的。当年工厂的一片旧墙被保留下来,让布满着艰苦岁月里的旧迹与新时代书屋相互印证。一张上海人熟悉的用过的棕绷床,置于三楼文化沙龙手工作业区,不仅平添视觉审美冲击,也让沙龙手工作业区多了生活气息。当然,一进深山图书馆,门前墙上,老旧水泥电线杆子上,都保留或绘制着当年上海三线工厂的生活旧迹,而这不仅仅让人怀旧,更是与文化、与阅读、与艺术等交汇相融合的。

雨下得很大,山上的松树呼啸着,云在山谷里如野马奔驰。深山图书馆大大小小的灯全开了。八三七一向东书馆的灯箱在夜雨中大睁着眼晴,闪着特殊意义的亮光。顺着上山的石梯攀登,半山腰里是一整排的露天书柜和书籍,书柜前一排聚精会神读书的男女读友,走到跟前,却发现这是为营造书园氛围而塑造的男女读友人物造型。站在这里极目,这深山图书馆太独特了。过去生产军用产品的旧厂房,山下的车间建成了艺术展览室,山上的工厂办公室改成了藏书馆、阅览室。图书馆不大,却包括了生活美学图书室、心理学图书室……工具书、文艺类、科幻类等分门别类的指示灯箱,在雨中向我行着注目欢迎礼。这样的读书环境,太浪漫了。而在雨天,就更添了些许神秘色彩,进门时一把把雨伞收起来放在门外,走到书柜前,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找个地方坐下来。风雨关在门外,双目盯在书上,静心遨游书之海洋,是不是很心旷神怡?因为大雨的关系,读者不是很多,但我也看见三三两两的专心阅读的身影。有位读者手上捧读的是 《中国大历史》,他告诉我,他很爱看这类历史书——只有洞悉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才能从优秀的中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不已。

读书,营造适宜现代人的阅读环境,其实只是深山图书馆的一个方面。向东书馆还经常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为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服务,为他们送书送学习用品,定期邀请青少年读者到向东书馆来整理图书、当义务图书员等,从而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更多更广泛接触图书,培养和增进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作为向东书馆坚持并持续推进的一个公益项目和文化活动,休宁县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在爱心志愿老师的带领下,把学校公益课堂教学内容搬到这儿来上课。文化项目设计师阿燕又带我走进“车间里”艺术展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和绘画作品,比如徽州本地的手工苎麻、广东雷州足荣村的手工艺产品。阿燕告诉我,将来还要根据情况引进和完成多项具有中国特色、民间特色的艺术品展览,作为图书阅读的关联和延伸。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系列活动,让这个“梯子”真正架在了云雾缭绕的大山里,架在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心中,成为黄山景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这天,我是在越下越大的山雨中,依依不舍离开这座深山图书馆的。汽车驶出山谷,隔着雨水打湿的车窗回望,向东书馆在夜雨里的光芒格外温馨可亲……

2020.7.4写于黄山屯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