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浦东开发开放是怎样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史诗”?何建明用40万字写下答案
来源:文汇app | 许旸  2020年11月02日07:57
关键词:浦东 何建明

“‘诗’是一种激情,什么叫激情?站在浦东的土地上,人一下子热血沸腾。怀着这份激情,我写下了《浦东史诗》。”今年恰逢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作为浦东图书馆(新馆)开馆十周年系列活动,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今天以“浦东,往事如诗”为主题做专题讲座,他2018年底完稿的40万字大型报告文学《浦东史诗》,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30周年纪念版。

“其实,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比人们想象的多得多。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各种零的突破,都需要吃螃蟹的勇气与使命担当。”何建明历数浦东开发开放历程中多位酝酿者、决策者、领导者、投资者、劳动者的家国情怀,勾起不少台下读者的回忆。

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全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试验田,浦东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留下深深足迹,三十年的奋斗历程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作为第一部全景展现浦东开发开放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以独特的视角、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故事反映了浦东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讲述,“史”“诗”结合,凝聚着作家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全面再现了浦东开发开放历史进程,生动提炼了浦东建设者大气磅礴的家国情怀;不仅真实再现了浦东开发开放“应运而生”的历史机遇,更生动书写了浦东开发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业内评价,这部直面当下、讴歌时代、弘扬改革开放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既是当代浦东的创业史,更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史,代表了当下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新高度。

随着“中国报告文学浦东创作基地”暨“何建明上海工作室”揭牌近两年,何建明对这片热土的热爱与日俱增。他在讲座中以浦东高楼为例谈到,陆家嘴那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建筑,就像一首没有标点的长诗,更像一曲如支支春笋般破土而出的现代化建筑交响乐章,每时每刻都演奏着优美旋律。流光溢彩下,若梦若幻的东方明珠,直蹿云霄的上海中心,还有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香格里拉、震旦大厦等建筑,无不婀娜多姿、风韵万般。

此前为了写好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何建明多次走访并与相关工程负责人交谈,比如,金茂大厦底部,是640根插入地下81米深的钢管连接成的64米乘64米的巨大“底座”,当时灌注这块大基坑,建设者调动了全上海所有重要的水泥搅拌机,日夜奋战64个小时;为了确保上海中心这么高大的楼宇在不同天气有好的光线,大厦每一块内幕墙玻璃放置了24个阳光感应器,通过智能窗帘自动“追着太阳跑”,达到自然的照明效果……

“写上海是一件幸运的事,除了有机会认识那些伟大建筑的出生过程和肌体结构,也了解其中凝聚的汗水和智慧,这体现了上海吸收先进科技、开放包容的特质。”何建明认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传奇,用文学作品表现、反映时代的进步是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上海精彩贡献力量。他查阅了逾千万字材料和文献档案,采访了上百位浦东开发开放亲历者,只为将文学笔触直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火热现场。

“如果让我打个比方,浦东就像中国驶向世界中心未来的船头,站在船头的时候,就有一种乘风破浪的豪迈感。”何建明动情谈到,即便今年疫情期间他因偶然因素留在浦东200多天,但他无比庆幸大疫之下被一个伟大的城市所庇护着。“什么样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浦东正是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生动缩影,而对做得好、为人民创造幸福、安宁和美丽的城市,作家理当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