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尹向东《醉氧的弦胡》: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来源:《民族文学》 |  陈思广  2020年10月22日08:52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一方面,日新月异的城市之变不仅带来了都市的繁华与便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特别是普遍的、可独处的高层住宅式小区消解了以往大院式或群落共处的生活模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在变得紧凑、集中的同时也变得相对逼仄起来,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邻里之间,甚至亲情之间,无形中也显得现实、功利且隔膜、生疏(相邻多年相互不知对方姓名与单位的情况极为普遍);另一方面,城市的现代化又加剧了社会的流动,人与人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同片聚合与片区新组成为习常,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撞、交流、融合,也日益成为城市文明中同色共彩的华彩乐章。诚然,在紧张、自足、丰富但同时又高压力、高消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氛围中,人们不得不常常被挤压在自我设计的物质空间内,无暇(或无意)顾及他人的一切。但人毕竟是一个群居性的高等级动物,城市更不是一个绝缘体,人与人之间,亲情之间、邻里之间,即便是不同的文化之间仍不可避免地要交流,要互动。虽然这其中的隔膜是客观的,但其中的需要更是显在的。也正因此,在交流过程中,如何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间的人们能够坦然地交流,特别是让邻里之间、亲情之间多一些沟通,少一点隔膜;多一些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点误解;多一些尊重,少一点轻视,成为很多作家共同思考的文学话题。不过,对于尹向东来说,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让人性的阳光拂照每一个人的心灵,是他对这一问题的真诚期盼。他的短篇小说《醉氧的弦胡》就通过降措、央金夫妇对父亲贡布的困惑与理解,以及与邻居邓兵、邱兰夫妻之间的误会及化解过程的艺术描写,表达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虽然可以带来外在的、物质的便利,但却无法抹平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鸿沟,也无法消解不同的文化圈之间固有的文化差异与内在心理,但如果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民族的人,不同文化信仰的人能够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求同存异,人们就能和睦共处,就能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幸福地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同一城市中。这不仅是尹向东的期盼,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期盼。

小说中降措是一位来自夺翁玛贡玛草原的藏族人,因为经商有成便在成都购房定居,也渐渐喜欢上了成都这个西南最大的都市。考虑到父亲贡布年岁已高,住在夺翁玛贡玛草原不方便,他便想将父亲接到成都来安享晚年。然而,来到降措家里的贡布并没有对成都有更好的印象。于外,成都天矮、雾重、人挤、车多,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于内,处处受制,无法随性所为,令人感到十分憋屈。出门与儿子楼下的邻居老人打招呼,会招来儿子儿媳的顾虑与埋怨;想通过拉弦胡驱散心中的烦闷又被降措以深夜拉琴会影响他人的理由制止。这让贡布感到来成都不是享福而是受罪,第三天就执意让降措将他送回去了。父亲走后,央金做饭时发现一只蟑螂,根植于她血液中的不杀生的观念让她习惯性地用纸将蟑螂捉住后,从阳台放生到楼下的草坪上。但这一行为招致了楼下汉族女主人的不满,不仅发生了口角,男主人间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好在沟通及时,加之降措的大度,事情算是暂时过去了,但双方还是心存芥蒂。几天后一个夜晚,楼下的老人因病去世,降措、央金得知后立即按藏族的方式为亡者举行了仪式,在很大程度上抚慰了一时不知所措的邓兵、邱兰夫妇。在火化时,他们依然按同样的方式为亡者作了有温度的最后的告别,这让邓兵、邱兰夫妇非常感动。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对当初因文化的隔膜导致的彼此误会表达了歉意。至此,两家的芥蒂彻底化解。而此时,贡布自在的弦胡声也悠扬地回荡在夺翁玛贡玛草原。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尹向东的构思却别有意味。他特意设计了一副一主两条线索:副线是父亲贡布从夺翁玛贡玛草原来到降措家仅三天的“受罪”感受,通过父子间的隔膜与和解引出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困惑;主线是降措、央金与楼下邻居邓兵、邱兰两家由摩擦到化解的几天经历,以邻里之间的误会与和解引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尊重与认同的紧迫与必要。副线以亲情为中心,主线以人情为纽带。亲情间的和解方案是:尊重传统,理解本性,认同文化,回归本心;邻里间的和解方案是: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理解包容,面向现实,共向未来。二者之间的关键词就是:尊重、认同、理解、包容。降措不尊重、不认同贡布的观念则无法理解父亲的进城不适,也无法包容父亲的所作所为;邱兰、邓兵不尊重、不认同央金、降措的文化理念,也无法理解有灵生命的存在与逝去在不同的文化圈内之于人们的不同意义,也无法包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而反思自己的言行并达成两家的和解。而连接二者的核心理念就是: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温度意味着尊重,意味着认同,意味着包容,意味着理解——意味着以爱的情怀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以爱的情怀尊重每一个文化圈的文化特性与差异性,特别是尊重、理解、认同、包容积淀其心的民族文化心理与行为方式,而不是搞对立,更不是拉仇恨,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友好,平等相处,我们的世界也更加充满阳光。

不过,读完《醉氧的弦胡》,我也不禁有一丝淡淡的隐忧。贡布老人返归草原虽然是暂时的,但是不是走向理想的、未来的方式呢?现代与传统的冲突是否一定以返归传统而构筑呢?我愿与读者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