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来寄语华语青年作家奖:持续引领正在文学之路奔跑的年轻人
来源:华西都市报 | 张杰  2020年09月07日08:33

著名作家阿来发表主题演讲。摄影:陈羽啸

“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上,身为评委会主任的著名作家阿来,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除了向获奖的作家们表示祝贺之外,阿来也从城市史、文学史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一个有追求的文学奖项与它所扎根的城市的内在联系。

5年前,华语青年作家奖在成都设立的时候,阿来坦言,自己当时“一方面感到鼓舞,另外一方面坦白说也有点担心。因为很多事情,一开始有个美丽的开始,但往往经不起漫长的过程,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华语青年作家奖这个奖已成功举办了5届。这也让我想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很多事情的成就,其实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4日,我和敬泽、永新(《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在一起还深入谈到华语青年作家奖。用永新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奖已经拥有了‘腔调’。我对‘腔调’的理解是,样貌、风格和质量。这个奖除了‘面对青年’这一个特点之外,还拥有了自己关于文学、审美的倾向和特色。我也希望,这种倾向和特色,在今后更加强烈、鲜明,对当下正在奔向更广阔文学之路的年轻人,起到更大的旗帜鲜明的引领作用。这是很不容易的。”

阿来还将华语青年作家奖与成都这座古老的城市相互联系,简要梳理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这个奖的成长,跟它所扎根的成都这座城市,也是相互呼应的。或者说,成都也需要这么一个有品质有标志的文学奖项。成都这些年来各方面发展都很快,经济各方面成就也很大。现在我们也可以因为成都有这个华语青年作家奖,骄傲地说,我们在文化上,尤其是文学上,也有了值得称赞的成绩。华语青年作家奖跟成都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气质,是非常契合的。”

由此,阿来也深入阐发成都的历史,“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这个名字、这个位置,几千年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不要说在中国,就算在全世界城市史上都是罕见的。这种绵远流长的精神,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也可以映射到华语青年作家奖这个奖项的发展。如果说,第一年设立的时候,我还有点点观望态度,那么现在我是一点也不怀疑。而且我还非常期待华语青年作家奖逐渐迎来十周年、二十周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期待它在华语世界里起到更大作用、发挥更大的影响。”

作为从阿坝州走出,在成都定居多年的四川作家,阿来对蜀地的人文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成都乃至四川是一个跟文学有很深缘分的地方。从古至今,滋养出了很多文学人才。从扬雄、司马相如到李白、杜甫,杨升庵乃至近现代的巴金、李劼人、沙汀、艾芜,都是在文学史上值得浓墨重彩铭记的人物。”阿来热爱唐诗,尤其是杜甫的“迷弟”,他还提到杜甫与成都的缘分,提到自古诗人皆入蜀。联系到当下,他也表示,希望广大作家也多多来四川,感受四川,书写四川。而华语青年作家奖正是邀请广大作家来到成都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