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海表情》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何建明  2020年08月07日08:42

 

《上海表情》

作者:何建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8月出版

ISBN:978-7-5212-1062-0

定价:48.00元

内容简介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年初,作家何建明因疫情意外被留在了上海。在这“被留”的百余天里,他亲身经历了上海抗疫工作从开展到取得成效的过程。作为一名“大疫面前不缺席”的纪实文学作家,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依旧秉持社会责任感,以深情的笔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记录下来,展现了上海这座人民城市“人民至上”的温暖底色,读来感人至深,荡气回肠。尤其是作家细腻而独特视觉下的个人体验,更让上海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与人情、科学与理性、大气与高尚、智慧与高远……堪称战“疫”原汁原味的诗篇。

作者简介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和发表过五十余部重要作品。

目 录

序:从“0”到“0”,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战“疫”……

1.与“一号病人”擦肩而过

2.紧急刹车,“被留”上海

3.武汉彻底悬了!

4.上海人告诉我:真的有“毒蝙蝠”!

5.“一号病人”进入上海

6.“疫”战大幕提前拉开

7.无奈与国家“春节团拜会”拜拜

8.庚子年的上海,是祸是福?

9.对“疫”,上海早有招

10.上海不能“沦陷”!

11.北京“非典”时,我曾经绝望

12.申城战“疫”现场

13.最无味的“过年”里,他们全线出击

14.比较后,才知谁的城是真正的城

15.“第一时间”最重要

16.那个北京“非典”“一号病人”留下的毒根

17.大街小巷内的“游击队”

18.我突然发“热”了,去不去医院?

19.7年前的“预言”让我成“网红”

20.真话必须说

21.“屏牢”与屏不牢

22.黄浦江让我泪流满面

23.悲情出诗人

24.“疫”中小夜曲

25.战争风云

26.上海“张爸”不止一个

27.城市有爱,生命才会灿烂

后记:致敬上海!

序 言

从“0”到“0”,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战“疫”……

2020年1月15日,这一天是个非常平常的日子。

但就在这一天中,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家伙”,悄然进入一个有24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中国上海,于是原本跟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简称“COVID-19”)疫情袭击的武汉相隔1600多里远的繁华而热闹的东方大都市陷入一场空前的“疫战”……

56岁的武汉籍女士、后来成为上海“一号病人”的病毒携带者,这天晚上在位于长宁区的上海同仁医院被隔离观察,而1月15日晚上几乎与这位“一号病人”擦肩而过的我,从苏州老家那边进入上海市区、路经同仁医院,后到达浦东我经常入住的酒店,开始了我在上海的极不寻常的战“疫”全过程。这个过程从时间上算起,它应是:2020年1月19日,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0”记录,到2020年3月3日,上海市宣布这一天本地确诊感染者为“0”,而且这个纪录,一直到我这本书截稿为止。

43天,从“0”到“0”,我和2400多万上海人民一起度过和经历了这场从困惑迷茫、焦虑万分,到孤独恐惧、欲哭无泪,再到树立信心、全力抗击和夺取全面胜利的战“疫”全过程。

已经有很多年了,我一直持这样一种观点:对于灾难、战争和特大事故,必须用严肃、准确的笔去客观认真地记录,用清醒、批判的目光去审视与鞭挞其中的丑恶、无能和没有人性的人与事,包括官僚与一些无能的官员,以及无视民众生命与安危的所作所为,比如武汉疫情初期的那种无能指挥、漠视生命和管理混乱等一些现象,都必须用严厉和辛辣的笔去揭露与批判。然而对武汉疫情中那些医务工作者前赴后继、英勇抗击,武汉人民积极配合中央和省市统一指挥、自觉行动,全国各省(区、市)、人民军队的奋力支持和钟南山式的一批专家的杰出贡献,必须予以歌颂。

歌颂战争或灾难中的人性与道德的崇高者并不是遮掩和漠视任何其他的丑恶与错误,而是为了让善良、正义、公平和真理,闪烁更强大的光芒与力量。那么,相比于一些因为官僚主义、因为无力无为者、因为无视民众生命和在关键时刻犹犹豫豫的决策、决断而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巨大损失者,对于那些在困难和灾难面前,在人民生命与财产受威胁、城市与乡村面临摧毁时刻的果断、英明和科学的决策者,以及在整个战胜困难、战胜灾难中表现出高度战斗艺术、崇高思想品质以及管理经验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最神圣和真诚的致敬。

上海从“0”到“0”,以及“0”与“0”之间的疫情之口收得如此之小、危及人民生命和伤及城市本体的整个战“疫”中的“上海方案”,其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和现代城市史中的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诗篇,我们无须解释为什么要赞美它。看看重新恢复生机与繁荣的上海欢快美丽的景象,我自然愿意把“疫”中的“上海表情”,以一个“疫中人”“城中人”的视角,来向读者呈现……

它是庚子年中国“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海自己独立的和我个人的“疫”战史。

我想概括地说一句:“疫”情使我意外地“被留”在了上海,让我有足够的机会去每天细细地感受和观察这个城市在大疫之中的每一份表情……这表情其实很恐怖,也很寂寞;很孤独,有时也很温暖,也很热血沸腾。

总之,是百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