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看不见的隐秘通道,追寻《仙境》之“根”

来源:《小说月报》 | 哲贵  2020年07月16日08:32

我当记者的时候,接触过一些企业家,有意思的是,他们大多是“半路出家”,原本是手艺人,有裁缝、木匠、篾匠、泥水匠、剃头匠、劁猪匠、唱词人。什么稀奇古怪的职业都有。中国是从农耕社会走来的,中国人对手艺人有崇拜心理,认为手艺人是介于人和神之间的“妖怪”。他们在时代洪流之中,摇身一变,成了名震一方的大老板,能呼风唤雨。

坊间流传着这些企业家各种传说:他们功成名就后,别墅里会设有暗室,不允许任何人进去。各种传说蔓延开来,说他们在工作室里做衣服、打家具、编竹席、砌砖墙、唱戏、对着镜子给自己剃头。没有人证实这些传说,但所有人都相信确有其事。

有个企业家,原来是鼓词艺人。鼓词是一种民间传统曲艺,也叫盲词。有说源于唐朝,也有说源自南宋。陆游有首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有一句“负鼓盲翁正作场”,有学者解读,陆游写的正是鼓词演出场景。鼓词以说唱为主,主要乐器为牛筋琴、扁鼓和小抱月,鼓词艺人表演时,左手执三粒板,右手持鼓签,生、旦、净、末、丑,轮番上阵。一个人撑起一台戏。这个鼓词艺人转行办起服装公司,经过二十年发展,于五年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很有实力和特点的服装企业。说有特点,是除了做生意外,他特别注重“文化建设”,建起中国第一座私人服饰文化博物馆,斥巨资请专家编纂服饰书籍。他也特别注重“个人形象建设”,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眼镜一次一换,发头纹丝不乱。有人说,他身上穿的,都是自己设计和定制的。可也看不出特别之处,看不出和其他企业家有何不同。这估计是有意为之的。他每次强调,穿的是公司生产的牌子,再平凡不过。有人也注意到,他在发言时,讲到忘情处,会翘起兰花指,眼睛会“射”出两道彩色光芒,脸色绯红,连声调也变了。可是,仔细一听,又没有变。

他是个受人尊重的企业家。尊重每一个人。口碑很好的。很多时候,大家忘记他曾经是个鼓词艺人。可是,在儿子结婚典礼上,他突然搬出鼓词乐器,上台唱了一段《陈十四娘娘收妖》。

我是事后听说的,既诧异也不诧异。我向多位参加婚礼的人求证,答案有两个:一说唱了,一说没唱。

我没向他本人求证过。那显得太愚蠢了。但我知道,他内心肯定有一条我们看不见的隐秘通道,独属于他的,是他的现实和理想,也是他的过去和未来,更是他的现在。我甚至觉得,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他是有“来源”的人。是有“根”之人。

这个“根”,正是我写《仙境》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