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精准扶贫剧更要精细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万阕歌  2020年04月22日14:35

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电视台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购买排播力度,科学规划,分批次、有节奏地推出,确保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实现最佳播出效果。与此同时,广电总局还公布了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其中,《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已分别在央视和湖南卫视播出,获得好评。

自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以来,全国各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及先进事迹,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目前已有22部扶贫剧供各台选择,可见竞争较为激烈。唯一的取胜法宝就是质量,只有拍出高质量作品,才能得到认可,获得成功。

拍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应该像精准扶贫一样,脚踏实地走精细创作之路,以独到的眼光,精准挖掘每个故事的感人之处,并以独特的手法,精细拍摄每一场戏、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形成扶贫影视园地百花齐放的景象。

做到精细创作,要坚持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主攻方向不“跑偏”。脱贫攻坚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从解放思想做起。无论是尚未脱贫的村民,还是雪中送炭的扶贫干部,都要从思想深处思考并找对策,共同完成脱贫致富大业。回顾刚刚播出的《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以及更早的《马向阳下乡记》《索玛花开》等剧,无不通过接地气的点滴细节表现,来升华主题、感染观众。只有把角色还原成真实的人,观众才能从内心去接受和欣赏。主题积极向上,人物真实可信,内容感人至深,这三者相辅相成,带给观众真实细腻的艺术享受与心灵震撼。

做到精细创作,要避免千剧一面的套路,力求以真实、新颖、独特取胜。比如对于脱贫致富的路径选择,不是种大棚就是开发乡村旅游,看多了也就不新鲜了,更何况也未必符合实际。扶贫剧更要注重观众感受,防止因雷同、平淡、乏善可陈等影响其观剧体验,继而降低观众的收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