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钱文忠、叶兆言、华少……跟着“土著”文化名人云游六大城市

来源:澎湃新闻 | 徐明徽 屠丹丹  2020年04月02日15:45

春日明媚,正是旅行踏春的好时节。在疫情防控不松懈的背景下,不妨先通过手机来一场“云旅行”,由各地“土著”文化名人带你了解当地最富盛名的景点。

4月2日,蜻蜓FM与高德地图携手推出的文化旅游音频节目《城市文化地图》正式上线,首批节目包含六座城市,由北京的王刚、上海的钱文忠、杭州的华少、南京的叶兆言、长沙的谭伯牛、苏州的朱文颖等坐镇解说,讲解当地约10至20个景区。他们将用特有的风格、新鲜的角度来讲解一座城的著名景点和热门地标,用人文知识和奇闻趣事,带你重新发现城市内涵。

音频节目《城市文化地图》海报

以上海为例,初来上的人们大多数会给上海一个“金融中心、时尚之都、贸易门户”的设定。但上海是多面的,陆家嘴鳞次栉比的大厦与静安寺这样的千年古刹隔江相望,洋山港往来的货物流入老弄堂里的寻常家中。想要深入地了解上海,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又是研究佛学的大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对这座既古老又现代、既大气又市井、中西融汇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理解。澎湃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钱文忠教授,他与蜻蜓FM一同选取了近20个上海地标性景点,从外滩上的万国建筑群到武康路上的众多名人故居,带领人们尽览沪上风情。此外,钱文忠研究佛学三十余年,对上海的寺庙了如指掌,听众们还可以在节目中探寻静安寺、龙华寺、玉佛寺三大古刹,边玩边听、了解佛学奥义。

【对谈】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上海这座城市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钱文忠:上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洋气、开放、国际化,她有着与世界上其他大都市的共性:人口多、节奏快、繁华热闹、资源集中等等。但说到特别之处,我觉得上海的秩序感和契约精神是这座城市在百年沧桑中积淀下来并坚持在追求的。

澎湃新闻:每个景点的解说,您的讲解重点在哪里?

钱文忠:我在思考这个节目的时候,除了兼顾了“导览”的功能性,更多的是对一处景点背后的文化、历史进行了挖掘和提炼,这部分是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外滩,几乎每个来上海的人都要首选去的地方。但在当年,外滩就是一条由纤夫的足迹走出的只有1500米的小路,这个可能有些年轻朋友不一定了解;再来说新天地,当年新天地的改造是一个很宏大的工程,其中体现了很多中国的建筑智慧;还有很多人都喜欢去的朱家角镇,除了去度假休闲,你最好了解一下那里最正宗的江南民俗,怎么去体味这些民俗文化,有了这些之后,你再去这个地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更美好的体验和经历。

澎湃新闻:一些景点背后的故事是很多上海本地人都不了解的,比如您在讲解“豫园和城隍庙”时还提到了小刀会。

钱文忠:是的,到上海旅游的朋友很少有说没去过豫园和城隍庙的。在大家心目当中,这好像是一个整体。实际上豫园是豫园,城隍庙是城隍庙,只不过这两个地方挨着,所以大家通常就一起去参观了,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一个观念,就把它连为一体了。这不仅是到上海来旅游的朋友们会形成这么一个印象。很多老上海人脑海当中有时候也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豫园里边发生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1853年上海有过小刀会事件,其中的点春堂,就是小刀会的指挥部。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的秘密组织,我们大致知道它是在乾隆年间创立于福建,1849年或者1850年的时候,有一个福建籍的华侨——陈庆真在厦门重建了小刀会。为什么叫小刀会呢?因为它的会员或者说它的徒众,随身携带小刀,用于自卫,因此叫小刀会。这个组织标举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实际上恐怕这也只不过是个口号而已。1853年也就是咸丰三年,小刀会的首领刘丽川、黄威分别在上海、福建率众起义,和太平天国汇流。

这一年的9月7日,刘丽川和原来小刀会福建帮的首领陈阿林,就在上海发难,占领了县城。他们把指挥部设在文庙这一带,这里就特别要提到豫园的点春堂,点春堂是豫园里面的一个建筑,而刘丽川把这里作为他的指挥部,占领了县城设立了指挥部以后,又从上海、嘉定分别出发,连续攻占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成立了政权。

澎湃新闻:还听到您提及南京路最早时是用木头铺成的。

钱文忠:对,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鸦片战争结束没有几年,南京路开始开辟,当时叫花园路,又称派克路。1853年,花园路开始作为外商的马匹进出跑马场的通道,就被大家称为大马路或者马路。所以在很多老上海的当然要年龄很大的老上海了,他们嘴里提到南京路,还是称为大马路,或者干脆马路。提到马路,老上海都想到南京路,不会想到别的路。1865年花园路被英租界的管理机构,正式命名为南京路,1908年南京路就开通了有轨电车。当时南京路的路面是用木头铺设的,一块块的木头做成砖的样子,用的木头是在今天仍然很珍贵的铁梨木,这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吧。

澎湃新闻:听众听完这18个景点,是否会对上海有更多的了解?

钱文忠:我觉得通过这个节目,大家可以对上海有一个更为直观、感性的认知,但这就像是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抓取的信息点和感兴趣的地方还是会有很大不同。我们不可能指望一档节目就让大家能充分理解一座城市,有时候,你在这个地方生活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未必能充分理解它。这可能还需要心理的融入和拥抱。希望收听到的观众“远者来”、“近者悦”。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了。

澎湃新闻:您觉得这样一个文化导览型的节目,会对“打卡式旅游”的方式产生一些影响?

钱文忠:旅游”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无论是对“旅”,还是对“游”,我们似乎都可以做一些反思。特别是“游”,这是中国传统中非常有趣、重要的一种文化。传统的中国人很看重“游”、很懂得“游”,通过“游”来印证积累知识、开阔领略世界、充实完善人生。其中有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

澎湃新闻:讲解完上海的这18个景点,您有什么感受可以分享吗?

钱文忠:主要还是“遗珠之憾”,蜻蜓FM的团队做了大量的、高水平的前期选题工作,要在有限的篇幅内,确定合适的选题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也参与了取舍。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痛苦、遗憾、无奈、不舍的代名词。相对与“取”,“舍”更令我们印象深刻。由于受自己的水平、时间与篇幅的限制,每一个点都还有很多可讲的、应讲的不能讲出来,只能讲必讲的。而且,即便是必讲的,也还可以讲得更充分些。另外,还有好多“点”都没有被选进来。

“上海”实在太丰富了,作为上海人,这个活动对我有天然的吸引力。说句也许是自不量力的话,这也是某种责任。向大家叙说、介绍、赞美自己的家乡、自己选择安家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本性。我自然概莫能外。如果能就此为上海地方文化传承作出微薄的贡献,能传承、弘扬、转化自己的城市精神,那也就算不负所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