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时刻·王跃文

来源:《芙蓉》2020年第2期 |   2020年04月02日07:48

问:哪些作品在您的人生成长中影响最大?

王跃文:对我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作品,如果说“最”,不能有并列,当然是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我从鲁迅先生那里获得思想上的启蒙。先生的作品还让我明白了一个文化人应有的风骨。讲风骨,这是中国文化人的优良传统。当然,鲁迅是极其丰富的,从他的作品可汲取的营养很多,比如他对历史、社会、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深刻洞见,对我影响都很大。纯粹文学意义的启蒙,我想是《红楼梦》,它讲故事的方式,它的结构、气息、语言。

问:自己作品中有哪一部让您最满意?

王跃文:谈不上哪部小说自己最满意。一定要说的话,长篇小说《朝夕之间》、中篇小说《漫水》中自己稍可安慰。

问:您心目中好小说的评判标准是?

王跃文:小说的前提是虚构,但小说的虚构并不是假,而是真,是拔开现实迷雾后呈现出的人性之真,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真。小说中的真能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则与作家自身的思考力和批判力相关。一个作家没有对生活的审视,没有在小说中体现出他对真理的追求,他的写作是无力的。所以我心目中的好小说,首先它是真的,甚至比现实还真,因为它经过了作家对现实的提炼与祛蔽。这真中肯定有美善的一面,但也不能回避残酷黑暗的一面。小说家的良心,就是不能在真相面前转过脸去。我写小说,喜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真相。当然也有不讲故事的好小说。但我认为,小说存在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可以讲故事,讲大容量的故事。故事讲好了,也许人物也活跳跳地出来了。再加上小说家独有的小说结构、语言、气息,浑融成一个艺术品,这个艺术品能够满足读者多层次的审美体验,这应该算是好小说了吧。

问:谈谈未来的写作规划。

王跃文:未来的写作计划,谈不具体。我近几年读明清史书,感觉读历史就像读新闻。比如,我们所忧虑的赶时髦赶潮流,明清世风也是如此。明嘉靖以后,社会经济趋向繁荣,人们生活方式开始转变,各种时髦和潮流就出来了,浮躁轻佻的世风也随之出现,各种钻营作奸之人如过江之鲫,商品造假和人情虚伪令人瞠目。我读的这些书,可能会成为小说。

问:文学如何融合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寻求一股新的活力?

王跃文:文学样式的变化是渐进的,是作家共同努力完成的,这中间必定会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相互影响。不同的是有些作家在这方面主观意识强些,有些作家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同别的作家做着共同的努力。我属于后一类作家。

问:您怎样认识传统文脉在今天的延续?

王跃文:作为一位中国作家,我认为只要他接受过中国文化的完整教育,不但会认同并保持传统文脉在今天的延续,即便他想挣脱传统文脉的影响都是做不到的。其实那些把现代旗号打得很响亮的中国作家,他们也是逃脱不了传统文脉的基因的。

问:近期疫情严重,面对灾难,文学何为?文学如何更好介入现实?

王跃文:大疫当前,文学能起的作用主要是尽力凝聚起生活中的光亮和温暖,让人们能够面对疫情,鼓起勇气去战斗。现在去反思未免过早,死神的脚步不会因为你在思考而放缓,抢救生命刻不容缓。但是,身处灾难中的作家在事过之后,要歌颂,要作证,要思考,要反省,要忏悔。人类是在汲取教训中不断进步的。 

王跃文,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朝夕之间》《苍黄》《亡魂鸟》《爱历元年》《大清相国》,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随笔集《幽默的代价》等。长篇小说《大清相国》在日本翻译出版,小说集《漫水》在英国翻译出版。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其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度表达,又有对历史长河的人文发现,也有对原乡故土的温情回望,在读者中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