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出版文化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范燕莹  2020年03月10日08:30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疫情是一次大考,对出版业亦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出版界快速反应、积极行动,推出了一大批疫情防控类图书,充分显示了出版人的文化担当。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疫情对出版发行领域的各个环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带来了诸多困难。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举办的网上战“疫”沙龙,聆听了来自出版社、科技公司、图书电商等领域的业界人士在线交流文化企业如何自救、危中寻“机”等话题。

问题:图书选题如何创新

应对:成立应急出版部深入了解阅读需求

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出版界短期内推出百余种疫情防护类图书,并在网络平台推出几十万种电子书、有声书免费向社会开放,彰显了出版人崇高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情怀。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融合发展部主任薛红玉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社党委统一部署,立即成立疫情应急工作小组,策划《科学防护 战“疫”必胜》科普折页和《科学防护 “疫”问医答》科普挂图。截至2月17日,《科学防护 “疫”问医答》已印刷15.3万套,《科学防护 战“疫”必胜》印刷32万份。此外,该社还策划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等一批科普图书,为基层提供科普资源服务。

“从出版单位来看,这些图书大多出自科技类出版社和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出版社。面对疫情,这些出版社能够发挥自身人才优势,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作者,紧急写作防疫手册。”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编审赵强分析认为,这些图书选题多样,有面向大众的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医学知识,有针对少儿的科普类绘本,有针对老年人的防护手册,还有服务少数民族读者的版本。目前有很多抗疫选题,那么如何挖掘更好的选题,疫情之后的选题又在哪里?要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大众需要的图书类型,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出版发行。

“就全国范围来看,还是有相当多的出版机构对次此疫情显得不知所措,甚至是无所作为。”赵强说,像与战“疫”相关的文艺读物显然比较薄弱,当然,这类选题确实有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出版机构运行模式不能适应突发多变的社会需要,可能出版社内没有非常对口的部门适合做疫情相关选题,还需要紧急成立临时小组来完成。结合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赵强的建议是,出版机构今后需要设立应急出版部,专事每年的各类突发事件、重要纪念日、国家重大政策等选题。

问题:传统出版机构忽视数字出版内容管理

应对:加强数字内容建设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精灵天下是一家持续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和运营支持服务的公司。自2月14日起,精灵天下推出了疫情期间为出版机构免费提供数字阅读门户的活动,同时联合下游互联网渠道、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建立了流量变现通道和模式。上海精灵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覃云川建议,根据市场的需求反馈,出版社可以多增加一些疫情后内容的数字供应,尤其是涉及职业发展、社会及经济展望、心理咨询、健康保健方面,以图书、文章、音视频的形式推出。

疫情期间,新华书店、图书大厦等传统渠道关闭,线下业务基本停摆,线上需求爆发,这为精灵天下这样的技术公司帮助一些出版机构搭建数字移动书城等业务提供了契机,而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内容欠缺的问题。

“我比较关注的是,疫情把出版行业的软肋——生态脆弱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了。”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常务秘书长宣宏量认为,暴露的问题之一就是数字出版业务相对薄弱。由于平时对数字出版不够重视,面对此次突发疫情,许多出版单位一时无法拿出足够的数字出版内容产品,应对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出版单位今后应加强数字内容版权的储备,加大数字出版业务开发力度。

数字出版业务相对薄弱的原因何在呢?赵强认为,这种窘境与有些传统出版机构忽视数字出版内容管理不无关系。据他观察,很多传统出版机构目前仍没有设置数字出版专业部门,电子书、有声书、音视频课、APP、网站等业务由传统编辑兼任,因纸质出版思路和数字产品运营的思路相去甚远,所以这种管理体制并不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数字产品。另外,有不少出版机构虽设有数字出版部门,但与编辑部门没有很好地融合开展工作,运作“两张皮”,也是不能生产出高质量数字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鉴于目前许多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内容体量都不够大,如果出版单位仍然单打独斗,出版行业不能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数字出版业务就很难获取利润、积累用户。北京市版权局计划推出的北京数字版权证书区块链系统也许会成为出版行业一个很好的协同发展平台。宣宏量建议出版单位加快模式创新,注重出版生态建设,加强数字内容建设,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属于出版行业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

问题:图书电商如何破局

应对:保证充足市场供应畅通各个销售环节

面对此次疫情冲击,由于线下实体消费几乎停滞,因而使得实体书店遭到重创,图书消费基本转向电商平台,但也面临着供应链不畅通、物流受阻等问题,图书电商同样面临复杂的局面。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图书电商的影响有利有弊,整体却是受损的。”谈到疫情对图书电商的影响,中国图书网总经理黄平认为可从短期、中期、长期三方面具体分析。从短期来看,图书电商总体受损较大,但相比线下实体书店,损害相对小一些。从中期来看,疫情的影响可能跟非典完全不同,很可能不会出现类似非典过后的消费强劲反弹,因此,电商应做好可能长期相对低迷的打算。从长期来看,疫情期间大量店铺从线下转入线上,今后电商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面对疫情,图书电商如何自救?黄平认为,面对困难,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战略。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要不要调整企业定位和经营方向。第二,重点是解决生存问题还是发展问题。第三,重点是增加收入还是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第四,重点是要留人还是要留钱。

智胜电商高级讲师陆仁贾认为,疫情暴发确实形成了线下到线上的倒逼:办公远程化、店铺虚拟化、教育在线化等,但网上店铺,库房无人、快递不发等问题,造成无法正常运转,实际上,这些都对网店信誉产生影响。陆仁贾预测,疫情过后实体图书消费需求会爆发,因此,要准备好充足的产品和货源,保证市场供应。在疫情期间,图书电商抓紧时间了解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面对市场的改变,思考如何打造新型的团队去应对,另外,就是关注所有的销售环节是否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