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战“疫”,我们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王亮  2020年03月09日08:43

庚子冬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了神州大地。面对疫情,各级各类媒体迅速反应,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吉林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勇立前沿、权威表达,在全力做好采访报道,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推动地方政令和措施的落地,增强服务群众与社会能力。

连日来,一篇篇众志成城战疫情的报道,既是“冲锋号”,又是“镇定剂”,起到了服务大局、稳定人心、鼓劲加油的作用;一项项接地气、察民情、抒民意的意见建议,让媒体在抗疫这场“人民战争”中不仅是记录者、传播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为地方抗击疫情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30余天,近3万篇报道,3.87亿点击量——这是疫情防控报道中的“吉报数据”

近3万篇报道、3.87亿点击量,数据背后呈现的是吉报策划先行、内容为王的报道思路。自1月21日吉林省卫健委向社会公开发布吉林省发现1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起,吉林日报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连夜统筹策划,制定工作预案及报道方案,明确了“从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三个维度把握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全面、及时、准确做好疫情发展动态、吉林最新系列措施、科普知识、治愈病患故事等各类凝聚人心报道,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回应好人民群众关切”的报道思路。

围绕独家原创报道策划,《吉林日报》综合运用前线日记、新闻特写、视频音频、长图海报和短评锐评等融媒体手段,精心打造“采访日记”“战地日记”“依法战‘疫’”“战疫微评”“‘艺’起战疫”等多个全媒体栏目。“采访日记”采用体验式采访的方式,记者深入医疗机构、社区、农村、市场、工厂等疫情防控一线,以鲜活、生动的全媒体报道感染读者和用户;“战地日记”首创以驰援武汉的首批吉林医疗团队成员的“日记”形式,传递来自武汉抗击疫情前线的感人故事,推出后阅读量迅速过百万;“依法战‘疫’”立足以案释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明了的案例,持续报道、宣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知识,是地方媒体助力疫情防控依法支撑、依法推进、依法保障、依法治理的先行之作、创新之举;

“战疫微评”利用言论这一利器,从实时热点话题入手,答疑解惑,引导舆论,有效纾解群众心中疑惑,开出疫情应对思想“药方”,稳定社会舆情;“‘艺’起战疫”在全国最早通过原创歌曲、戏剧、摄影、快板等各种艺术样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理念、防护知识,成为吉林省宣传科学防护知识、传递疫情防控信息的新渠道。这些品牌栏目一经推出即刷爆“朋友圈”,其中,百余篇原创作品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发。

实时调度,全网联动,多媒呈现,融媒报道机制先行,创造了疫情防控报道中的“吉报速度”

《吉林日报》把疫情防控报道作为检验融合成效的考场,在疫情应急报道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实时打破采访部门局限,形成梯队报道矩阵,成立疫情报道组、防控报道组、稳定市场报道组、党员先锋报道组、特别报道组、评论组,围绕疫情信息采集、医护前线情况、疫情防控情况、科普辟谣、民生保障等相关内容,持续跟进发布权威信息,发挥党报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先导军”“定盘星”作用,营造权威、积极、有序的舆论氛围。新媒体编辑实行24小时值班,制作滚动报道专题“战疫”,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举措以及疫情动态等重要信息实现“秒发”,让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疫情信息和防控举措。

实行垂直扁平管理,指挥长坐镇前线指挥,实时调度记者采访。《吉林日报》利用“中央厨房”指挥系统,启动全媒体采编流程定位功能,根据报道要求和新闻线索调动离现场最近的记者,用视频对话方式实时分配采访任务,指导记者采访。2月10日,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石玉钢在吉林日报社数字采编发“中央厨房”视频连线在抗疫一线采访的吉报记者,了解医护一线救治进展情况。

通过充分调动采编队伍践行“四力”,下沉采访,开设“采访日记”“连线最前线”等专栏,真实再现吉林省各行各业特别是医疗战线紧急行动、无私奉献、众志成城、全力战“疫”的生动画面,第一时间呈现吉林“战疫时刻”。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一线,反映前线声音,为地方防疫决策作出“吉报贡献”

吉林日报社充分利用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优势,深入调研、上报内参和简报,就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防控提出精准的建议,为吉林省防疫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多篇内参、简报被吉林省领导批示,推动了地方防疫措施的落实。

同时,吉林日报社发挥自身传播优势,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宣传相对薄弱的问题,策划制作了“吉报之声疫情防控大喇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等内容不间断地送到城市和乡村,打通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城乡居民防控意识,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实现城乡防疫防控信息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