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童眼里的乡村扶贫与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 龚军辉  2020年02月17日09:02

《家住武陵源》 纪红建著希望出版社出版

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今中国的热门话题,反映其伟大成绩、翻天覆地变化和杰出贡献者的文学作品已经不少。但一直有个遗憾,即相关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似乎缺席了。而纪红建新著长篇儿童小说《家住武陵源》的出现,则填补了这个空白。

小说故事简单:住在武陵源协合村柳楠组的花儿,从小就是家里的宠儿,但她因父母在外打工、外婆外公过早病逝、举家债务累累而感受到了困扰与压抑。在父母被迫携家迁至更贫困的杨家坪后,她自觉学会了照顾弟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父亲借债靠办乡村宴席一定程度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积赚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扶贫组入驻杨家坪后,花儿一家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不仅还清了欠债脱了贫,而且改善了邻里关系,带动了乡亲共同致富。渐渐长大的花儿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并发挥了自己的主持特长,又借助网络直播推销自己种植的多肉植物,成为了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奋斗者。

写过《乡村国是》等著名报告文学作品、获过鲁迅文学奖的纪红建,是执着于乡村宣传、痴迷于乡村扶贫与建设的能手,他饱览秀美山川,熟悉乡村生活,热爱农人农事,故其笔下的乡村风貌、人情世故、凡俗闲逸,都能随心随意俯仰可拾。稍有点乡村经验尤其懂点南方农业者,读他的《家住武陵源》都可找到熟悉与亲切的感觉。

这部长篇儿童小说的最大亮点,还是用童心童眼去打量乡村的巨变,称其为新时期的童版《山乡巨变》绝不为过。在我看来,其运用童心童眼视角在三个方面做得颇为突出。

其一,用儿童的眼光去打量乡村之美、乡村之困。花儿眼中的武陵源,是现实的桃花源,既有美丽的山体和潺潺的溪水,也有质朴的乡人和纯粹的乡情。山野里摘三月泡,水潭边垂钓,还有将军岩、娃娃鱼,都具有鲜明的地域风土标志。而邻里相互照顾小孩、养鸡喂鸭等农事劳作及生活写意,使乡村特质更为显明。作者也未回避入赘、地僻路艰、病疼不治、远途上学、东挪西借等现实困境,并作了重点展示,这是贫困之疼,也是花儿心底最为柔软的恐惧,她在黑夜里饿着肚子抱着弟弟入睡的身影刺痛了我阅读的眼睛。

其二,用儿童的发现去体察乡村人事、器物。不管是奇妙的黄龙洞、难见的春雪、婆婆的织锦机,还是弟弟钻进鸡笼、父母因搬家吵架、盖房子、申报贫困户及反悔等等,闯入花儿眼中的乡村风景总是令人新奇而难忘的,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情节,让读者看到了花儿从六岁到花季少女的完整过程,而这个过程同时正是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剪影与缩写。

其三,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乡村社会、人生。无疑,作为山里孩子的花儿,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乡村变化的步伐而茁壮成长,她的生命情怀里一直混合着走出大山的希望和建设家乡的期许,她的胸襟和眼界里都打上了乡村烙印,她弃普高而读职高的自我人生第一次选择也因此闪耀出璀璨的美丽。

《家住武陵源》对乡村扶贫与建设的全景式勾勒,恢宏大气。借诸儿童小说的童眼观察、体悟、揣摩,寄寓了作家对于乡村国是的深刻理解和美好希冀。《家住武陵源》兼具报告文学和儿童小说之美,在写实与虚构之间找到了极佳的平衡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