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志伟的散文集《三边集》:情怀与使命

来源:文艺报 | 高众  2020年02月12日09:21

与金志伟先生认识很多年。

如果我当时学习成绩优秀些的话,他可能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庐江中学的工会主席兼语文老师。庐江中学是安徽省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这样的中学,以我的学习成绩,拿外交辞令来说,只能对此深表遗憾了。

多年前春节回家乡,家乡的作家们很热情,表示一定要一起聚聚,也就是那次与家乡作家们聚会时我认识了金志伟先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早就读过他的文章。我在中学时代,就很喜欢他的散文,也很仰慕他。近年,庐江县作家协会成立,金志伟被选举为主席,家乡自古以来文风很盛,作家众多,高手林立,能在这样的一个文化大县当选作协主席并非易事,这充分说明金志伟的为人为文。

作为游子,每次回老家我都能充分感受到他们的盛情。大家坐在一起,把酒言欢、谈诗论文,当然这是我喜欢的事。每次聚会,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家乡作家的勤奋,他们几乎以信仰般对待文学。我自感惭愧,因为我不是一个勤奋的作家,每次写作前总是给自己找千万种不写的理由。金志伟先生酒量不大,话也不多,每次聚会,他在我们之间,是属于闹中取静的那种人,但是谈起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趣闻轶事却滔滔不绝。他爱笑,一笑脸就红。

今年10月份我到甘南临潭挂职,偶见他发朋友圈,告知友人新书《三边集》出版。我迫不及待给他发信息,说临潭虽然遥远,但务必给我寄一本。他回应必寄。果然4天后,就收到了他的作品。那时我刚到临潭,人生地不熟,确有孤单落寞之感,但是他的这本散文集给了我莫大的慰藉。这本书里的很多文章都是写家乡的风物,写家乡的故事。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让我感到亲切。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想全方位地了解一位作家,就去看他的文章。也就是这本书,让我对金志伟先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金志伟先生对文学的爱是真挚的。他的散文里透着淡然的气息,看眼前一切,在其中又置身事外。他的文字朴实自然,就像小溪缓流,不知不觉就流到你心里,真正的洗尽铅华。《三边集》分为三部分,他在序中这样解释:“三边是指路边、书边、身边”。我读后明白,“路边”是写他游历的见闻和感受;“书边”是读书的感受和启示;“身边”是写家乡写生活。这哪是“书边”,还不如说是“枕边”,因为文学早就是他的“枕边人”了。

都说文人相轻,金志伟在本书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写文坛交往,比如《哭前锋》《苏北印象》《一个人和他的电影》《走近大师》等等,无不透着他的真诚。特别是他写与王前锋的友谊,不说感天动地至少是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王前锋先生我认识,多年以前,我回老家第一次在县委宣传部参加县里的一个文化活动时认识了他,有过短暂的交流,后来看了他不少的文章和诗歌。王前锋先生才华横溢,可惜的是天妒英才。

可能是我自己觉得对家乡太熟悉,没什么好写的,因此我的作品很少写家乡。看了金志伟先生的散文集,我感到很惭愧。这也说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这“三贴近”原则我没有把握好,也可能是眼高手低心态浮躁。金志伟先生半辈子生活在家乡庐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为家乡写出了大量的文章,比如《小城忆,最忆奎星楼》《果园探幽》《雨中的秋天》等等。篇篇文章充满着家乡的风味、土味、人情味。他这种对家乡的热爱,你说是情怀也好,是使命也罢,都令人赞叹。

我此时所在地,用两句话形容:高原遍布徽派建筑,临潭到处江淮人家。在恍若家乡的异地,读来自家乡作家的作品,如此美妙的意境,我自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