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方舱医院”的阅读者:用书香守护希望

来源:澎湃新闻 | 张丰  2020年02月07日08:06

2月5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入住,一位患者的照片在网上热传。这位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子,半躺在病床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网友把这张图放大,原来他正在读的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名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方舱医院”一位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子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读。 微博@新华视点 图

这是一本厚达572页的名符其实的“砖头书”。男子捧书的静谧表情,背景却是刚刚临时改造而来的“方舱医院”的空旷感。画面中,用高分子材料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制造的“紧张感”,和读着“砖头书”的男患者的淡定形成了一组鲜明对比。抗疫大战,烽火连天,但是打开书便是另一个世界。

大疫之下,书香不辍,文脉流长,让人们看到文明的力量。

有一幅著作的历史照片《废墟上的阅读者》: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一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遭到轰炸,屋顶已被炸塌,烧焦的梁木、瓦砾遍地,此时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选书、读书。如今,我们等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方舱医院”里的阅读者》,一样是在艰难环境下对文明、诗性的坚守和向往。

福山的代表作《政治秩序的起源》却并不好读,坦白说,非常枯燥和乏味。躺在病床上靠这本书来打发时光,真是需要勇气。这张照片里展示的就是一个读书人的决心。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很多人的内心都感到不安。一位建筑设计师朋友,平常就不用上班,在家宅两三天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两天却发现有点“待不住了”。即便不是隔离,仅仅在家闲着,也会让人心痒,我们早已习惯“停不下来”的生活节奏。

不管是对患者还是普通人,最近这段时间都意味着一种“中断”。人们用一种警惕的目光来打量身边的环境,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和家里相处,甚至感觉时间太多了。工作的“中断”,也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如何面对未来。

早上起来,听到楼上一家在大声吵架。前天去小超市买东西,看到一位女士因为没有成功兑换积分,隔着口罩大发脾气。平常的日子,她可能不会这么暴躁。我们还缺乏应对这种“空闲”的经验,以至于大家都开玩笑说:数自己家有多少粒大米,地上有多少块瓷砖。

这段抗疫“中断期”其实非常难得。它有点像国外流行的“间隔年”,在毕业和继续深造或工作之间,有一段空白时间可以“任性”度过。有些人为自己安排全球旅行,或者是去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事后发现这段看似“休闲”的时间,却对此后的人生产生决定性影响。

这段“中断”(希望它不会太长)也是这样的。如何度过这段时光?有人在网上说:“今天没洗头的人举手”,结果应者云集。透过屏幕,可以想见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在“自由”和“空闲”的同时,也蓬头垢面、放任自流、晚睡晚起。

毫无疑问,读书,读《政治秩序的起源》这样的大部头,是最有挑战的“消遣”。但是我也可以拍胸口说,这可能是收获最大的,至少,阅读能够克服时间的碎片化带来的虚无感。

一位退休的教授在朋友圈感叹:今天突然意识到,一天沉浸在阅读网上的疫情信息,有很多都是重复的,让人有过重的消耗感。他的办法是,每天分早中晚看三次手机,每次十几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架上那些书。那些买来一直“没有时间”看的书,现在不是最好的机会吗?他用了“赎罪”这个词。以前买书不看是一种罪过,现在正是赎罪的良机。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和决心去挑战《政治秩序的起源》这种大部头,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如何更有价值地度过这段时光,却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感叹过,“如果我有时间就……”省略的是一个美好的愿望。那么,现在真正属于你的时间来了,从没有过的长假来了。

阅读是一种疗愈方式,一本大部头,会和你建立某种隐秘的联系,它会向你敞开一条只属于你的、通往自主性思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