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茅奖作家李佩甫扎根中原,重绘《河洛图》 时间有眼,传奇难寻

来源:北京晚报 | 立十  2020年02月03日06:25

《河洛图》 李佩甫 河南文艺出版社

“河洛图”,又称“河图洛书”,相传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周易·系辞上》有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传说中,得此图者多为黄帝、尧舜禹汤等明君能主,他们凭借河洛图的“神助攻”,成为了上下五千年历史里响当当的名字。久而久之,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中“河洛图”也就成了吉祥的象征,成了人们重金追逐的祥瑞,更成了中原文化的精神图腾。在“河图洛书”出现的千年之后,扎根在河洛中原的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就地取材,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被称为“民间财神”的传奇家族——连富十二代的河洛康家和它背后那些中原儿女的豪气人生。

这部小说的雏形来源于李佩甫十年前为电视剧《河洛康家》所作的文学剧本,在这十年中,他用心对作品进行了加工打磨,将一个单纯的传奇故事再度深化,借助风水大师陈麦子之眼,将河洛康家的跌宕起伏与当下社会的浮躁不安完美结合,呼出了作者本人对当下的劝诫和反讽。

对作家李佩甫的采访约在了一个周末的上午,围绕着他的新书《河洛图》,这位年过六旬的作家娓娓道来,从他挚爱的中原到小说中不断闪现的美食,言谈之中能够感受到他的勤勉。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不经意间得知他是从来不使用微信的。在这个喧腾的时代中,仅这一点足以证明他对于打造个人精神世界的专注和忘我。

连富十二代的生存法则

河洛康家,并非是作者的杜撰。在真实可查的历史记录中,作为豫商代表的康百万家族,自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迁至河南巩义,经商传家,至乾隆时进入全盛,成为中原巨富,至今位于巩义的著名景点康百万庄园依旧游人如织。小说《河洛图》描述的就是康家从“一门两进士”的春风得意摔至“一门两丧事”的命运谷底后,依靠孙媳妇周亭兰再度振兴的故事。

这是一部家族传奇史,然而从头读下来,并不能感受到谁是这个家族的“主要人物”,相反,长江后浪推前浪,从康秀才到孙媳妇周亭兰、再到重孙周悔文及其子周有恒,每一个人都是按照着时间的先后顺序次第出现,轮流接过掌家的大权。康家在进行的仿佛是一场命运接力赛,而确保胜利的力量内核就是他们连富十二代的生存法则:“仁信”与“留余”。

“仁信”源于“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传统,“留余”指的即字面意思留几分退身之步。原本是耕读世家的康家,康悔文的祖父身为河务,以身填河却被人诬告;父亲在御前进言鸣冤,惹龙颜大怒触柱而亡,本是炙手可热的政坛新星转而成为“愚直”笑话,从此整个家族悔文经商。小说随处可见康家的“仁信”理念,在商言商,一诺千金。在他们扩张商业版图的过程中,所到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留下了康家的好口碑,更留下了一个个传奇故事。太爷爷康秀才更是在读书中教育重孙子,不能够让他重蹈“书把人读了”的覆辙,而是要让他懂书本之后的大道理,懂“仁义礼智信”的立身之本。

“仁信”与“留余”是分不开的,在康家的为人处世经验中,办事留几分余地,不把对手逼到绝路,更是给自己留下后路——营救眼看即将断气的“小黄毛”一品红,收留无家可归的朱十四爷,给打伤的泡爷更是延医用药,诸如此类无不是用“仁心”换回余地,换回他们对康家加倍忠心耿耿的回报。更神奇的是,小说中提到的那口叶氏井,在现实中的康家大宅中确实存在。在买叶家祖宅的时候,康家已经财大气粗,而叶家落魄潦倒,但面对着叶家提出来的卖房不卖井的无理要求,康家爽快地退后一步,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佳话。

民间财神康家因悔文而起,然而“仁信”与“留余”无一不是传统文化中最温厚的基因。从地理位置上看,康家因河路而聚财;但从一门两进士的家学来看,亦不妨说,康家因将文植入商中,惠济天下而财路长久。

河洛中原的风情画卷

李佩甫在采访中,颇有感慨地提到“豫商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的确,在晋商、浙商等风云商业群体的衬托下,偌大的中原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豫商圈子,但是这并不妨碍河洛康家成为豫商中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个深深植根于中原的作家,李佩甫在《河洛图》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去刻画中原特色:饮食上的白馍、柿饼、霜糖、鲤鱼焙面,发生水患的黄河,荡气回肠的豫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对这些符号的用心使用,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原文化的挖掘之深。作家曹文轩说过,“这世上的作家分两路,一路是开放性的,东西南北,攻城略地,四处扩张,空间扯得很大……一路是收敛性的,有节制的,不跑马圈地,不扩张文学的领土,倒喜欢在一方小小的土地上做文章”,李佩甫和他的中原情结,显然是属于后者。

整部《河洛图》突出的就是一个“豫”字。河洛一带盛产柿饼,小说就详细地描述了周亭兰娘家从摘柿子、做柿饼、熬霜糖的全过程:用长竹竿专门做成的“掐柿杆”,轻轻一套一拧,柿子就掉到布口袋里,柿子树则毫发无伤;“九捂九晾”的做柿饼法则,专门发明的给柿子旋皮的轮柿车,特制的高粱篾筛子用来筛柿霜,文笔所到之处,除了令人食指大动,更如亲临累累硕果的现场。除了柿饼,河洛一带亦盛产豆腐,作者便在书中杜撰了一道柿霜与豆腐结合的“霜糖豆腐”,这道传说中的菜品不仅在日后拿住了无数食客的胃口,更是成了康家起死回生的法宝。

有河洛就有豫剧。李佩甫情系中原,对豫剧更是有着手到擒来的天分。《河洛图》中的戏子一品红在整本书中戏份不多,却是有着“豫剧皇后”美誉的头牌人物,“当了牲口卖了套,也要听一品红的《上花轿》”这句民间顺口溜红遍开封。康家救一品红于落难之时,在此之后一品红与康家更是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小说写到一品红初学戏苦熬“背功”“憋功”“吊功”三大关,写到一品红与奸臣宋海平的夜夜说戏,写到台下双方抬戏的争抢,在这胡琴声的咿咿呀呀中,河洛大地注入了苍凉豫韵。

有河洛就有中原儿女。围绕在康家周围的,是一群有血有肉、豪气干云的人物,有情义有胆识的土匪断指乔、对康家一直照顾有加的仓爷、功夫了得只身闯府衙的马爷、水性好人洒脱的泡爷、习得一手好雕功的朱十四爷、开赌场的崔红兄妹……很少能在一本小说中一下子酣畅淋漓地读到这么多普通人的精彩之处,嬉笑怒骂,各有面孔。这些江湖好汉般的人物与康家产生了或深或浅的交集,他们把中原人的朴实与仗义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字纸之上,也让读者看到康家作为东家的仁厚与慈悲心肠。

浮华背后的财富密码

从河图洛书的首次现身到《河洛图》成书,历史走过了千年;从河洛康家的第一代传人到当下商贾大佬们带着风水师到处勘探“龙窝”,历史又流淌了三百余年。三百年后的人们,从康百万庄园中期待窥探到的是昔日繁华,是致富之路,是浮在历史表面上令人歆羡的家族神话,却鲜有人沉下心来走向历史云烟的深处。

风水师陈麦子,是作者用心设计的“通道”。一个青年电工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摔成了瘫痪,在山中一呆十年,再回到人间的时候,成了众人皆知的“开天眼”大师。富商、商界大佬、地方官员,向他或问一情一事,或参悟人生玄机。在传闻中原西部有一块每三百年在亥年子月子日子时发动一次的风水宝地之后,疯狂的人们邀请陈麦子点“穴”的价位已经飙上七位数,可他却依然不为所动,人们反倒是透过他的一双眼,看清了三百年前康家逆势而上的那段遥远路途,看清了三百年后拥挤在他身边的功利人心。

在《河洛图》的“尾声”部分,作者感慨了三次“时间是有眼的”,这与他在采访中提到的“试图去写就是一种大的时间观念”不谋而合。在这样的大时间观念里,所有的算计、伎俩、小聪明乃至于大智慧都无足挂齿,都会如同烟花爆竹一般消散在历史的浩瀚时空中。而经过时间长河涤荡后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才是历史要给我们的启示,警示着我们在今天除了要追逐的物欲之外,真正要回归的人之初、物之本路在何方。

时间有眼,传奇难寻。在当代人都在做着一夜暴富、举家发财等各式各样的神仙美梦,将狂热的膜拜寄托于昔日的豫商传奇身上时,我们不妨跟着陈麦子那双参透历史的眼,回到三百年前看那个坚守“仁信”“留余”法则的康家大院,看康家的族人们把家风家训放大到“为生民立命”的广阔天地里,看他们在决口的黄河面前毅然舍己填河,在巨额的财富面前烧毁邻里的借条,在有过恩怨纠葛的仇家面前风光霁月,只有看清这些,恐怕才能在中原地域中,找到那串传说中的财富密码。这串密码属于河洛中原,属于中国文化,更是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文脉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