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监利三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王必胜  2020年01月23日06:05

湖北监利,地处荆楚水乡腹地、江汉平原南端,与长江沾衣带襟而邻。

据载,监利县制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县城所在地容城与荆州近邻,为水上要冲,留下了战马嘶鸣、战舰连绵的场景。监利紧邻长江、洪湖,商埠云集,码头绵延,渔业和盐业发达,故县名有“监收鱼盐之利”的说法。

虽为冬日,江湖水枯,斑驳萧瑟,但这里仍有诸多可观之景,姑且称为“三看”。

古镇红馆

出城关二十多公里,水乡平原中,静卧着周老嘴镇。这是一座古镇,旧景俨然,青石古巷,黛瓦白墙。街头的牌号:红色文化乡镇,昭示了这里的不平常。

70多年前,这里是湘鄂西苏区的政治中心,为当时中国革命的三大根据地之一,现留下的48处革命旧址,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两处,被誉为“全国乡镇革命文物之最”。

周老嘴镇西接洪湖,南与岳阳相连,湘鄂毗邻,乃鱼米之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湘鄂革命的摇篮。贺龙、周逸群等革命前辈在此开展游击战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后改称红二军)。不久,与洪湖的红六军在公安县会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开创起来。

镇上的“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一座清代砖木结构的建筑,四进四出十数间房,为江汉平原典型民居,内有贺龙、周逸群的旧居,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旧址,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里陈列着红军的衣物用具、锈损的铁炮、运输支前的渔船桨橹,以及数十名献身于此的英烈名录、墙壁上的标语等,让观者动容。作为早期的平原水乡上的“革命红都”,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这宽敞的纪念馆紧邻的,是当年的“苏区”各部门——中共湘鄂西分局、湘鄂西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林林总总数十个不同的旧址,密布在这个乡镇小街上。一条长千余米的街巷,各种纪念铭牌,依次镌刻。这是一条红色的历史街巷,有参观者留言:48个旧址,48盏灯火,是先辈们的精神之光。周老嘴,小小的偏远水乡,扬名于史。

古村乡愁

田园阡陌,绿树人家。中午时分,一阵嘹亮的男女声合唱传来,欢快、委婉、自然。在柘木乡赖家村,两株六百多年的重阳树下,四位农民歌手以原生态的清唱,哼唱着“秧田号子”《啰啰咚》。

歌手纯一色绣红唐装,平均65岁的年龄,声音清脆,节奏感强,轻松地演绎农事,倾诉心情,极富水乡文化特色。

这支原生态的《啰啰咚》,是监利一带流传的乡土民歌,深受老一代人的喜爱,因其单调的词曲,曾一度有些式微。

近年来,一些专业人士挖掘整理,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民歌手组成的乡土乐队到各地演出,还上了省市电视台。乡土小调,农民演唱,原生态表演,成为守望乡土文化的保留节目。

或许,这劳动之歌、乡村小调,源于生活的热情抒发;或许,为了留下先辈人的情感记忆,寄意乡愁,感念物事,让水乡文化得以流传。

在赖家村,有热心人的襄助,守望坚持成为绝妙的景致。五十多岁的赖晓平,二十多年来潜心收集当地文物。他以主题收藏,广收各类匾牌、服饰、雕像、木刻、图书等,在自家的楼房,辟有一层用来收藏,取名为“农家博物馆”。一些藏品,因文物价值高,被省市博物馆和武汉有关院校借去做课题研究。

村中一条小河的空地上,村里规划出农具收藏馆。各种农活用具,如犁耙、水车等,多达150种,也有一些生活用品。如今,新农村建设,老宅屋场渐渐变样,一些旧式农具家什、生活资料渐渐消失,新的也无以往的模样形制,有心者去收集,殊为不易。为了让更多的参观者体验农活,屋前的草丛中,置放一个大石碾,几位捷足先登者,一试身手,从观赏到体验,感受乡村旧时物事,留住心中乡愁。

古调新曲

甫到监利,已是华灯初上。急于穿街寻路,来到长江大堤的边缘,走近一个老旧的建筑,是为了“赶场”。这个有点陈旧的楼房,里面是县文化局办公地,再里面稍宽大点的是剧场,高亢的鼓点和清脆的京胡共鸣,监利花鼓戏让剧场充满了生气。

演出的是几个折子戏,有保留戏目《站花墙》《秦香莲》等,有新创的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也有表现监利人赴台任职的原创荆州花鼓《海峡两岸情》。清代,监利人朱材哲受命赴台湾,先后任噶玛兰厅通判、台湾知府。他兴学重教,守边卫疆,开荒地,擒海盗,深受台湾人民爱戴。这些地方戏,表现地方生活,描写乡亲贤达,又有人们喜爱的唱腔俚曲,观众的笑声是最好的评价。

从地域看,江汉平原,尤其是荆州一带,花鼓戏早已有之,最早名为天沔花鼓,是天门、沔阳两地,湖乡与平原缔结的文艺之花。如今,传统剧、地方戏如何发展,传统形式如何反映时代内容,吸引观众,对于县市级条件有限的剧团,并非易事。而面前的这台节目,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批地方文艺人,致力于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重点剧目,是良策,也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举措。

“坚持于做,致力于行”,或许是监利文化人的执著。《监利人》杂志中所开辟的栏目,便是致力于地方文化和时代文化建设。写在外人的乡愁,记忆奋斗者的脚步,描写时下新农村的变化,展示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向世人宣介平原水乡上的“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以及“古色”(历史)文化。“三色花”齐放,琳琅满目,如此,这个平常小县的文化生态,有了炫目的亮点和看点。